正文 第28章 餘韻風流(7)(1 / 3)

但這種處事方式不明內情的人卻常有想法,名相狄仁傑就是其中之一。他覺得婁師德不過是個普通武將,靠謹慎小心一步步往上爬,沒什麼實際能耐,於是在自己任宰相之時,一再排擠他。婁師德卻不緊不慢,依然很平和地與之相處,既沒有因為這事跑去巴結奉承誰,也從不利用自己老臣的身份在皇上麵前詆毀誰。武則天察覺後,便把狄仁傑單獨召到便殿詢問:“婁師德賢惠否?”狄仁傑說:“他為官謹慎有餘,賢惠與否,沒聽說過。”武則天又問:“那他知人否?”

狄仁傑說:“我與他同朝為官多年,從來沒聽人說過他知人。”狄仁傑話裏的意思很明顯——他並不認可婁師德。武則天聽了笑著說:

“我之所以用你為相正是因為婁師德在背後力薦。”說完,隨手拿出以往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奏章。狄仁傑看後,十分慚愧,歎息說了句:“婁公盛德,他如此包容我,我卻反而排擠他,我不如他實在是太遠了!”

不過婁師德最著名的故事還是“唾麵自幹”。婁師德弟弟被安排到地方為官,來給哥哥辭行。婁師德問他,你知道我們兄弟為什麼能有今天的成就麼?弟弟說,凡事謹慎,步步為營。婁師德說,很好,那你到了轄地之後你打算怎麼做呢?弟弟說,寬以待人,不與任何人為敵,就算有恨我的人朝我臉上吐口水,我也不生氣、不還嘴,自己輕輕擦拭幹淨就是了。按說,這番話深得寬以待人的精髓。但誰知,此話一出,婁師德大驚道,如此,汝有殺身之禍耶!弟弟一頭霧水,婁師德隨即亮出了自己的觀點,不擦,自幹,如何?弟弟聽後深為歎服。婁師德解釋道,朝你臉上吐口水,說明那人恨你,你又將口水擦去,說明你也恨那人。這樣,梁子就結下了。冤家宜解不宜結,現在年月,兵荒馬亂,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冤家少份憂,你說呢?

“盜”亦有道

強盜在你不知道的時候比你知道的文人還儒雅。

時下社會湧動著一股懷舊潮,懷念過去的大學,懷念過去的學者,甚至於懷念過去的生活,但就是沒有人會懷念過去的“盜賊”。

誠然,行竊偷盜一不光彩二非好事。但如果做“盜賊”能夠做到至情至真,偶爾其實也會散發出一股芳香的味兒。

中國是幾千年的文明古國,年長月久幾乎任何東西都形成了一套自身的邏輯,盜賊也不例外。《莊子》裏有個故事,有一次強盜問他們的祖師爺柳下蹠:“盜亦有道乎?”柳下蹠先是反問:“怎麼會沒有道呢?”然後說:“能夠猜出屋內所藏的財務,這就是聖;在偷盜之前能夠一馬當先,這就是勇;偷盜完後,最後離開,這就是義;知道偷盜能否成功,這就是智;成功後能把贓物均分給手下,這就是仁。此五者不備,而想成為大盜,普天下還沒有這樣的事。”老實說來,柳下蹠這番肺腑之言應該算作盜賊理論的開山之作,而且還是扛鼎之作,後世幾千年柳下蹠的徒子徒孫們想做出點成績的基本上都逃不出這個藩籬。因為任何一個職業或者說行業都必須有它內在的規矩,一個毫不顧及規矩而胡來的人是必定要受到其他同行排斥的。

同樣,在顧及了自身行業的規矩之後,作為人類的一員,任何職業都還會牽涉到人類一些普世的準則,如扶貧濟困,尊老愛幼等等。清代大才子紀曉嵐就在其著作《閱微草堂筆記》裏借他人之口把這道理說了一番:“獻縣李金梁、李金桂兄弟,皆劇盜也。一夕,金梁夢其父語曰:夫盜有敗,有不敗,汝知之耶?貪官墨吏,刑求威脅之財;神奸巨蠹,豪奪巧取之財;父子兄弟,隱匿偏得之財;朋友親戚,強求詐誘之財;黠奴幹役,侵漁乾沒之財;巨商富室,重息剝削之財,以及一切刻薄計較、損人利己之財。是取之無害。罪惡重者,雖至殺人,亦無害。其人本天道之所惡也。若夫人本善良,財由義取,是天道之所福也,如幹犯之,事為悖天,悖天終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