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餘韻風流(7)(2 / 3)

千萬別以為這些隻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喝醉酒時放在嘴上胡侃的理論,其實在曆史上的確還有很多照著這些理論身體力行的盜賊。

西漢末年,烽煙四起,餓殍遍野,流寇所到之處殺人如麻。一天,河南農民蔡順在撿拾桑葚時被一股流寇抓住,流寇本打算活剝了這個這個其貌不揚的老實農民,但這時,流寇首領突然發現蔡順撿拾桑葚跟別人很不一樣,因為別人撿桑葚一般隻用一個籃子,而他卻用兩個,一個裝熟透了的紫色的桑葚,一個裝還沒完全成熟的紅色桑葚。首領很奇怪問為何如此。蔡順答,紅色自食,紫色的用來供奉老母。這句話把首領感動了,於是首領下令把他放了,並贈送給他三鬥白米,一頭牛以示敬意。(《二十四孝圖》)在這裏除了應感歎蔡順之教外,其實我們也應該對這位首領表示一點敬意,因為至少他還沒有淪落到十惡不赦的地步,起碼他還知道什麼是孝,還能為別人的孝所感動。

宋人所寫的《唐詩紀事》也有個類似的故事。中唐時,太學博士李涉前往江西九江看望他在那裏當刺史的弟弟。過江時,遇到了一夥打劫的強盜。強盜很囂張地開口就問:“船上所坐何人?”李涉的跟班壯起膽子答:“是李博士。”這時,強盜的首領說:“既然是李博士,那我們就不搶了,久聞博士大名,今天就請博士給我們題一首詩吧。”於是李涉潑墨揮毫寫了一首至今還時常被人提起的詩,“春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他時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強盜們得詩,如獲至寶,再三拜謝而去。如此尊重知識分子的強盜實在是值得稱道。

除了尊重知識的,還有尊重女性的。上世紀三十年代,西南大涼山就有那麼一個可愛的劫匪因為尊重女性反被自己的搶劫對象忽悠了一把。一天,在回家的路上,一位姑娘被一“刀匪”(持刀的兼職土匪)攔住,姑娘說,我沒有錢。刀匪說,那麼,你把你身上這條新褲子給我。姑娘說,我一個姑娘家不穿褲子四處溜達被人看見有傷風化。刀匪說,那好辦,我把我這條破褲子換給你。姑娘說,好。但有個條件,脫褲子的時候,你必須轉過身去。刀匪同意了,於是轉過身把褲子脫了遞給姑娘……結果,刀匪等了老半天,還沒見姑娘有動靜,再次轉過身時,哪裏還有個姑娘的影子。(《為什麼去中國——1923~1950年在中國的回憶》)聯想起現在為了一點子虛烏有的錢動不動就砍手殺人的強盜,真是替他們汗顏。

一個汪精衛和兩首詩

評價汪精衛的一生,隻要讀兩首詩就夠了。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被逮口占》)這首詩豪氣幹雲、慷慨激昂,讓人不寒而栗。但你可知道,這首詩的作者居然是臭名昭著的“大漢奸,賣國賊”汪精衛。

老實說,《被逮口占》寫得不錯,用情至真至深,跟譚嗣同題在刑部大牢牆壁上的那首“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有得一拚。況且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汪精衛比年輕的譚嗣同還年輕,27歲,花一般的年齡。如此年紀汪精衛已然是革命黨的中堅,孫先生的臂膀。一個堅定的革命者,腦袋裏充斥著“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救世理想。詩中揮灑的一腔熱血,以及酣暢淋漓的決絕之意,讓他一下子成為萬千青年心中的偶像。

20世紀初的中國烽煙四起,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先後在全國各地發動多次武裝起義。其中以1906年的萍瀏醴起義聲勢最為浩大,戰果也最為輝煌。這次起義曾使革命黨人為之振奮,但是接下來的數次起義無一成功,特別是雲南河口起義失敗後,革命黨人中間出現的悲觀情緒更是迅速蔓延,整個革命黨沉浸在一片“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消極氛圍中。偏偏屋漏偏逢連夜雨,機關報《民報》被查封,同盟會的內部出現分裂。以章太炎、陶成章為首的一部分人汙蔑孫中山貪汙革命經費,在同盟會內部掀起了“倒孫”運動,並重新以“光複會”的名義開始活動。外憂內患,一敗一封一鬧,同盟會人心惶惶,很多同盟會員狀態低迷,情緒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