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此時已為革命黨領導核心的汪精衛甚是沮喪。多方思索之後,他決定效仿吳樾壯殺五大臣,徐熙麟安慶刺巡撫,“藉炸彈之力,以為激動之方”。堅定的革命者必須用自己的血來喚起同盟會的新生。
1909年冬,汪精衛攜帶愛慕者陳璧君由港入京,與先期前往的黃複生、喻培倫等會合。臨行前,抱定必死之心的汪精衛把遺書都寫好了“今者將赴北京,此行無論事之成否皆必無生還之望”,“弟雖流血於菜市街頭,猶張目以望革命軍之入都門”(《告南洋革命黨人》),讓人心生敬仰。
到北京後,一行人以經營照相館為幌子在琉璃廠附近找了家門麵安定下來,一麵密切注意京師大員動向,一麵開始製訂暗殺計劃。
他們最先瞄上的目標是慶親王奕劻,可奕劻的防守太嚴密,難以得手。後來他們又打算刺殺剛從歐洲考察回國的貝勒載洵、載濤。但當他們提著準備好的炸藥罐來到車站時,他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由於前往迎接的官員太多,站台上一片望不到盡頭的紅頂子海洋。直到這時,這群執著的革命黨人才突然想起,他們壓根就不認識載洵、載濤,刺殺一下沒了對象,隻得作罷。
兩次刺殺未遂,汪精衛有點沉不住氣了。幾個人小組會議一合計,最後決定幹票大的,擒賊先擒王,刺殺攝政王載灃,載灃是溥儀的親父,當時的實際掌權者,有實無名的皇帝。他的安保措施絕不可能亞於慶親王奕劻。如果炸彈威力不夠,不僅事情不能成功,很可能連自己也得搭上。所以要想刺殺載灃,當務之急是要有一個威力巨大的炸彈。於是汪精衛派黃複生向騾馬市大街的鐵匠定製了一個巨無霸級的大鐵罐,直徑一尺二寸,高近一尺,可裝炸藥四五十磅。一切準備妥當,暗殺計劃開始全麵實施。
1910年3月31日晚,汪精衛等人把裝滿炸藥的大鐵罐用照相的遮光布包好,乘坐一輛騾車來到預先選好的地點。預備把鐵罐埋在載灃早上上朝必經的橋下,然後瞄準時機,用電引爆。
到達後,黃複生和喻培倫按照事前的安排跑到橋下挖坑,汪精衛則負責警戒。黃、喻二人剛準備動鋤頭,卻不小心驚動了周圍住戶豢養的狗,一時犬聲四起,工作無法開展,隻得另選時日。第二天晚上,二人按要求繼續作業,因為前次的教訓,這次二人格外小心,事情的進展也出乎意料的順利,但臨到接線的時候,問題又來了,他們原打算用來引爆炸藥的電線太短了,實施爆炸者完全沒有地方隱蔽,隻好再次放棄,汪精衛臨時決定等天明購得銅線後再另做打算。時間到了第三日夜,當二人再一次去鋪設電線時,有人發現了他們。發現他們的是一個車夫,住在附近,妻子三日未歸,他懷疑妻子與人通奸,聽見橋下有響動,就打著燈籠出來了,在橋下,車夫沒看見人卻發現了一個從未見過的大鐵罐。車夫想想覺得蹊蹺,就報了官。
官府也沒見過這樣的大鐵罐,一時也拿不準是幹嗎用的?於是就請了日本和美國的專家。日美專家經仔細辨認後指出了這是顆自製的威力巨大的炸彈,可以填裝四五十磅炸藥。當聽說這是在攝政王每天必經之路上挖出來的時候,在場官員都意識到了事件的嚴重性,四下一片嘩然。
根據大鐵罐上的牌記,負責調查的官吏很快就找到了當初黃複生定製鐵罐的那家鐵匠鋪。根據鐵匠鋪老板的口供,一行人又很快找到了汪精衛等開的照相館。
此時,喻培倫已先期赴東京,陳璧君也已下南洋,所以當時被抓的隻有汪精衛和黃複生二人。汪精衛自料必死,於是寫下了文章開篇提到的那首五言絕句,一時廣為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