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柳家集的出路!上
隨著氣氛沉悶,老爸柳三章在一旁解說,柳元才明白事情原因。
柳家集,原來是個山石地,根本沒有田地和人家,隻是戰爭年代,一戶柳姓大戶人家為躲避戰亂,帶著家人忠厚奴仆隱居到此。
柳家集,要是沒有前修的那條山石路,沒有解放後大動工修解的柳家灣水渠庫,柳家集隻會仍然是一個無田無地的山石躲避所,根本發展不到三四百人規模的大村落。
隨著山石大道修建,柳家灣水庫的修成,柳家從著當年搬逃此的柳家一戶發展到數十戶,百多人,開發出近萬畝山石田土。
山石田土雖然不肥,但也是有近萬畝,又因為有水利和路,柳家集相應的就吸引了不少外來戶,到現在,柳家集已經有著百四二三十戶,三百多人口的大村落集。
原來,柳家集有著柳家灣水庫可以打魚,再加上在著柳家集不遠的三四裏地外,還有著五個小型煤礦廠,和兩個石場,一個鐵礦廠,一家小鋼鐵廠,可以去賣點苦力,又加上柳家集有點山石田,柳家集雖然說不上富裕,但是柳家集還算是能吃得飽,過得下。
不過,事情是在著三年前開始轉變了,首先是兩個石場,出現了兩次重大的安全事故,死傷二三十人,不得不因為經濟陪嚐而關門。第二個,就是鋼鐵廠排出的汙水汙染。
當年修柳家灣水庫,一是為了周邊二十裏內,十多個村子放水方便而修的水渠,也有為柳家灣鋼鐵廠供水的原因。柳家灣鋼鐵廠,離著柳家灣水庫很近,鋼鐵廠每天排放的汙水,雖然沒排進柳家灣水庫,而是另的挖了一大坑儲放。
不過大坑離著水庫並不遠,而且一漲水時,也經常會溢滿而出,流入到柳家灣水庫。一年兩年不覺,但是十年二十年,柳家灣靠近大坑處一片水慢慢的從著清白,變得清綠,有的甚至發紫,清安縣這才發現了鋼鐵廠對水庫的影響。
開始的汙水,隻是小部分影響打魚,但是當地政府沒錢,搬遷不了鋼鐵廠,而鋼鐵廠隻是一個小廠,本來就贏利不大,要是搬遷那豈不是虧。而且汙染水庫的,並不隻是鋼鐵廠一家,像著那五個煤礦和鐵礦廠,也是有汙染的。
得過且過,汙染影響漁業就讓其影響吧,反正柳家灣水庫最主要的是牧農田,隻要水能繼續牧農田就成。又經過了十多年發展,當水庫水從清綠,轉成紫黑時,又有著一部分農田因為放了黑紫的水,而顆粒無收時,新高縣政府才真正感到事情嚴重了。
柳家灣數十萬平方米的麵積,儲水數百多上千萬噸,並不是想換水就能換水的。而且換水之後結果如何,還是兩說,幾個小煤礦和小鐵礦鋼鐵廠的收益,與著周邊十七個村落,六千多人,數多萬畝稻田的收入,熟輕熟重,那個重要,就根本不要說了。
從著去年開始,為了還清柳家灣水庫的水,三個采完已剩不多的煤礦率先關畢,而另外三個煤礦廠、小鋼鐵廠和鐵礦廠也會在著今後兩至三年內相繼關畢。
柳集百多戶人家,有著大半男勞動力都是在著這些廠裏做工,這些廠子要真是全關畢,這裏的男勞力大部分就算是失業了,以前失業還可以重回到水庫內打魚,不過,現在嗎,靠著柳家集這邊的水還算清涼,但是這邊也受了另一邊的影響,魚量每年下況,能打撈到的魚卻是越來越少了。
前月又關畢了一個煤礦,柳家集被退回了十來人,加上前兩年退回家的男勞力,柳元已經有了三四十人了,這麼多的男勞力,隻臥在家種十來畝的山水田,怕是會連飯都會吃不上。
無奈,有手藝或門路的已經相繼的外出到縣裏或市裏工作,沒手藝和門路的,隻能混在家裏,另想辦法。不過,柳家集臥在這樣的一個窮山溝內,如果沒有魚打或者進礦廠工作,那還有別的可以賺錢的工作可做。
前段日了,兩個異姓人家,因為男主勞力失業,又無門路,已經搬離了柳家集,而且柳家集的另外七八戶同樣男主勞力失業的人家,相傳也有要搬離柳家集的打算。
以著這樣的情況發展,再關著一兩個礦場和鐵廠後,這裏的外異姓人家怕是會走得**不離十。柳家集,姓柳的人家隻占了三分之一不到,要是這些外姓戶都搬走,柳家集一下會掉落許多,打回原來的小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