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節三個條件(2 / 2)

……

“哼,癡心妄想。”收到包令的外交照會,此時大漢廣東總督的齊謙嘴裏發出冷笑。對於齊謙來說,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就象廣東的一塊傷疤,哪天收回來,這塊傷疤才會消失,又如何會理會包令放船、賠償、道歉的要求。

遲遲收不到廣東總督府的回應,包令無奈,好在這幾年漢軍境內有線電報發展迅速,借漢軍大力修建有線電報的光,香港和南京也直接有電報聯絡,他隻好發電報給阿禮國,讓阿禮國直接到漢軍外交部抗議。

收到英國人的抗議,林顯揚有點莫名其妙,連忙與廣東聯係,弄清楚原因後,林顯揚意識到不可大意,將此事彙報給了王韶。

“萬歲,此事已經弄清,亞森號分明是中國船隻,所有船員都是中國人,隻是這些船員沒有剪辮,海軍才會扣押船隻強行剪辮,經過教誨之後,船上十一名船員皆已悔過,隻有船主一人因為扣船不滿,想倚仗洋人勢力為他奪回船隻才引起此事。”

王韶點了點頭,道:“這麼說是英國人無理取鬧了。”。

林顯揚道:“回萬歲,英國人也不能說完全無理取聞,畢竟亞森號是在香港注冊,上麵又掛著英國人的國旗,海軍就這麼扣押也有不妥之處。”

“那你說怎麼辦?真要如英國人所說的一樣放船,賠償、道歉。”說到後麵,王韶的聲音不由嚴厲起來。

林顯揚一驚,連忙從椅子上站起,擦了擦汗才道:“回萬歲,當然不需要如此,不如雙方各退一步,我們放船,至於賠償和道歉就不必了。”

林顯揚與洋人打交道多年,早期由於滿清腐朽,朝廷受盡了洋人的欺壓,這也不免對林顯揚有巨大的影響,出於對洋人下意識的懼意,能不得罪自然不得罪。

“亞森號,亞森號。”王韶輕輕念了數句,心中冷笑起來,似乎原本的時空,第二次鴉片戰爭就是由於清政府的水師扣押了一艘在香港注冊的船隻引起,這艘船好象也是叫亞什麼號,該來的總是跑不了,既然如此,那就來吧。

從起兵之時起,王韶就一直在想,這個時空會不會再有第二次鴉片戰爭,剛開始時,王韶尚且戰戰兢兢,生怕英國人出手,隨著漢軍實力增強,可以說此時已經不用再懼怕洋人。若是英國人明智則罷,滿清丟掉的利益,漢軍可以慢慢收回;若是英國人不明智,還想通過戰爭取得更大利益,王韶則不介意和英國人較量一番,徹底斬斷英國人伸向遠東之手。

“既然船主是中國人,那麼我海軍扣船也不算錯,不過,看在兩國多年交往的友誼份上,朕可以答應放船,至於賠償和道歉,沒有。”

“是,臣遵旨。”林顯揚道。

雙主的電報來來往往,包令咬住三個條件不放,絲毫不肯讓步,有皇帝的旨意,林顯揚自然也無法讓步,雙方的談判很快就僵持住。(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