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人的目光所能達到的範圍總是有限的,從而收集到的信息也是有限的。同時大腦對語言材料的反應和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怎樣才能在有限的範圍裏麵捕捉到更多的有效信息,怎樣才能更高效地做出反應、進行判斷呢?這就需要拋棄逐字逐句的閱讀習慣,也就是常的手點式的“或心裏出聲的“,代之以良好的組讀(phrasereading)習慣,按意群(sensegroup)將句中的詞分隔成若幹單位,按組掃描,捕捉信息。下麵看一個例子,體會一下按意群劃分句子並理解意思的方法:
上麵一段文章共71個單詞,如果一個詞一個詞地讀,不但閱讀速度慢,也難以捕捉整體的意思。如果按意群來劃分文章,一共隻有19個,而且整體性強,避免了詞彙細節對句意、段意的分散和衝擊,這樣以意群為單位閱讀,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第二節英語閱讀的速度
1.在閱讀速度方麵,要以較快的速度從大量材料中捕捉有關信息。我們必須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是逐詞閱讀,而是按意群(meaningfulgroup)掃視、連貫閱讀;不是拘泥於個別詞句的理解,而是力求融會貫通、掌握通篇的中心思想;不是通過翻譯來理解,而是使英語的文字在大腦裏直接產生意義。隻有這樣,閱讀速度才能加快,理解的準確率才會提高。
2.在閱讀理解方法方麵,應看準確題幹,根據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說來,有快讀、查讀和細讀三種。
(1)快讀(skimming):目的是用瀏覽全文的方法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題思想,並對文章的結構有總的概念。快讀時,應特別注意文章的開始段、結束段、文章中每段的段首句和結尾句以及篇章連接手段和行文中的信息詞(signalword),因為它們往往是對文章內容的最全麵的概括,是左右文章大意的關鍵。
(2)尋讀(scanning):是一種從大量的資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項具體事實或某一項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時間、地點、數字等,而對其他無關部分則略去不讀的快速閱讀方法。運用這種方法,讀者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掠過盡可能多的印刷材料,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3)細讀(Readingcarefulunderstanding):找到文章中的有關範圍以後,即在此範圍內逐句閱讀,特別對關鍵詞、句要仔細琢磨,以便對其有較深刻、較準確的理解和掌握。不僅要理解其字麵意思,而且要通過推理、判斷,弄清文章中“間”潛在意思。在細讀時,對沒有學過的生詞,可根據上下文或自己的**知識等來推測其意義;對難以看懂的長句,可借助語法手段,對其加以分析,以達到透徹理解。
3.打下堅實的語言功底。當學生普遍了解了閱讀方法與技巧後,都感到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再往後就感到提高不是太大,這主要是因為頭腦中的積累不夠,因此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應把握以下兩個方麵:
(1)掌握大綱要求的詞彙量,四級大綱要求基礎階段的大學生應掌握4200個詞和短語;熟練掌握英語的語法及慣用法,在平時學習中注意對所學的語法知識加以歸納總結,達到熟練運用。
(2)進行有計劃、有目的、大量的閱讀實踐,隻有在大量的閱讀中,才能建立語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技能。但應注意的是這種閱讀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平時閱讀時,把精讀和泛讀的內容區分開,定期進行閱讀效果總結。同時,還應有意識地擴大閱讀麵,看一些有關英、美等國的社會文化**的材料和科普讀物,這對於提高理解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節閱讀理解的答題要點
1.協調好閱讀速度與理解的關係。許多考生在平時做練習的時候拚命強調快!再快!!導致做題時手忙腳亂,恨不得不看文章就去做題,根本沒有養成分析文章的習慣,更談不上分析文章的能力。要答對題目,重在對文章的理解。2002年考題減少閱讀量而增加每篇文章的考查點,這一變化明顯說明現在的閱讀理解文章陷阱重重,往往從字麵上搜索到的信息都是錯的。所以考生如果隻注重速度而沒有很好的理解,答題時往往做一個錯一個。所以深入理解依然相當重要。
2.采取合理的答題步驟和順序。許多考生在做閱讀理解試題時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誤區,例如:不看文章,直接做題;讀第一遍時碰到難詞,難句絕不放過,死纏爛打,弄懂為止;做題時遇到難題不回看文章,隻把四個選項看來看去,等等。不當的答題方法會極大的影響答題質量。我們建議考生在閱讀時先快後慢、先易後難,先略讀文章,總體上把握再細讀搜尋答案,先解決容易的事實題,再做較難的考深層含義的題。具體說來如下:文章至少要看三遍,第一遍很快,l—2分鍾,了解文章大意,找主題句,理清邏輯關係;第二遍,細讀,做題6—8分鍾,碰到難做的回去看看文章相關內容,斟酌一下;第三遍:研究難句,l—2分鍾。研究難句很重要,題目經常會出在難句上。其實前兩步認真作的話難句也就不難了。這樣35—40分鍾就可以搞定。
3.注重從總體上把握文章,掌握作者的主要論點,把握文中的重要信息。拿到一篇文章,不要急於做題,而是要先判斷文章的體裁和內容,從而縮小理解範圍,例如論說文中,作者一定會提出自己的觀點並加以解釋和說明,考生就應準備去理解作者如何闡述觀點。把握文章大意,可以從理解段落大意著手,找到段落的主題句。主題句一般位於段首或段尾,文章的作者一般都會直接或間接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傾向,許多作者會通過主題句來表達自己的論點,或是間接地把自己的觀點在關鍵詞或行文的字裏行間體現出來,考生要有意訓練自己在這方麵的能力。
4.注重了解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關係,特別是文章中的轉折關係,學會利用上下文進行必要的判斷、推理和引申。隻有掌握句段之間的關係,才能摸清作者深層思路上的邏輯關係。從句子與句子,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過渡可以讀出作者整個的思路及論證過程,才能做出正確的推理、判斷或引申。一篇文章能用作閱讀理解用,通常都有很好的組織結構,每一句話都不是白說的,都有其邏輯意義:有的是總起,有的作支撐,還有的是轉折。找出主題句並了解每一個句子在文章中的邏輯作用是相當關鍵的。很多“意”都可以從句子間的邏輯關係領會出來。
5.訓練理解一些難句、複雜句。除了在平時積極擴展詞彙量,從而避免詞彙的欠缺造成理解的失誤以外,考生還應注意把握一些複雜句的結構。動詞作為語句結構的樞紐,意義重大,可以幫助考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意圖,而名詞常常是關於事實的,細節題常考的內容多與名詞有關,難句和複雜句多是具有深層含義的,學會解讀難句、複雜句須從其結構入手。考生應抓住難句複雜句的主幹,找出主要信息的深刻含義。
下麵我們結合兩段閱讀理解模擬試題為大家分析講解答題方法。
1.答案A。主旨判斷題。本文第一段論述nativeAmericans在體貌特征上與亞洲人的相似之處,第二段論述由於千百年來生存環境的打磨,各個地區的nativeAmericans又發展了各自的體貌特征,所以隻有A選項最好地說明了主題。
2.答案B。細節判斷題。提到characteristicbloodtype的是第一段的第三句,第四句揭示了原因,該題比較簡單。
3.答案B。細節判斷題。該題也比較簡單,文章的第一句話就能解釋原因。
4.答案C。細節辨別題。eachdifferingsomewhatfromitsneighbors出現在第二段的第一句中,關鍵詞是itsneighbors,住在不同地區的nativeAmericans彼此都是鄰居,物理環境的不同造成了彼此的差異。D選項是一個用來證明這一觀點的例子。
5.答案D。綜合推理題。A選項是普遍常識,不是本文要論述的內容。B選項在文章最後提到,不需要推理得出,而C選項的覆蓋麵太廣,不具有科學性。
1.答案B。細節判斷題。文章的第一段第一句提出觀點Ithasbeengenerallyrecognizedthatayoungsterssocialdevelopmenthasaprofoundeffectonhisacademicprogress.(孩子的社會能力明顯影響到他的學習成績)。隨後進一步論證,無法與同學處好關係的孩子學習上掉隊並且更有可能輟學。依此可以得出正確答案B。選項D錯在eventually(最終),無法與同學處好關係的孩子是更有可能輟學,而非絕對。
2.答案A。詞義辨別題。第一段第三句從專家的觀點出發,要求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以便讓老師注意到交友有困難的孩子。spot指“看出;留意,觀察”。
3.答案A。細節題,要求判斷句義。第二段的第一句是該段落的主題句,即孩子應當學會依據他人或者外部世界判斷自我行為。接下來依據例子和專家的觀點進一步闡述。第二句話Formostchildren,theirgoalsarenotsetbyaninternalclockbutbytheoutsideworld.說明:對大多數孩子來說,他們目標的確定依據外部世界並非依據自身。本句中的internalclock意思與theoutsideworld相對,並非實指,所以B選項錯誤。C選項是和本文主題相關的,但與本句無關,而D選項錯誤地理解了句子語法層和語義層,所以C和D都是錯的。
4.答案C。綜合推理題。題幹的關鍵是mostunlikely。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是要論述發展孩子的社會能力,即讓孩子學會與外部世界共處的重要性。如果作者是老師,他或她最可能做的就是B和D,最不可能做的就是C“布孩子取得的差成績”,因為第二段提到對大多數孩子來說,他們目標的確定依據外部世界並非依據自身,失敗會使他們喪失信心。選項A的studentswhohavementalproblems是本文沒有提到的,作者是否會這麼做無從得知。
5.答案B。主旨判斷題。依據本文論述的內容,可以判斷B正確。D選項有一定的幹擾性,但是IndependentThinking與本文主題無關。
第四節閱讀理解特殊答題技巧
閱讀理解的每道題都是由題幹和四個選項組成的。在這四個選項中,有一個是正確答案,其餘三個是幹擾項,命題者盡力使幹擾項以假亂真,從而達到麻痹考生、使其不容易答對的目的。那麼,如何排除幹擾項的幹擾,準確找出正確答案呢?其實,正確答案和幹擾項都是有一定特征的,如果考生能掌握這些特征,也就掌握了特殊的答題技巧,它可以幫助考生在初步確定選項的基礎上,進一步驗證其合理性;也是在時間不足的情況下,迅速避開陷阱,找到答案的有效方法。這一講,我們就為大家介紹答案的特征和幹擾項的排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