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大海之愛 山高水長 (2)(1 / 3)

“你們樸素得光彩照人……”趙愛武的致辭充滿感性色彩和敬意,全然沒有四平八穩的“官文”風味。“樸素得光彩照人”正是中海油援川項目組成員風采的真實寫照,趙市長此言不帶任何誇張色彩。評審會開始的前一天,項目組六個成員在木板搭成的小樓裏,從早上一直忙到第二天淩晨兩點多,技術、商務、會務全靠他們自己做,陪同他們一起熬更守夜的還有一位從天津塘沽趕來的特殊客人——項目組工程部經理茅華的新婚妻子。這樣做的目的隻有一個——省下能省的錢,把錢用在刀刃上。

《援川項目手冊》發到與會人員手中,大家關心的項目進度、資金、質量等指標明白可控。明確提出把援建工程“建成真正最好的避難所”,項目建設質量達到四川省建築工程質量最高水平建築大獎——“天府杯”標準。“為了規範、透明地使用援建資金,我們特別邀請受援單位財務人員作為項目組的出納,和我們的財務人員共同管理財務。”組長張三利特別強調地說。“要我們出一名出納來幫助你們管理資金?”對於項目組提出的這個“不合理”要求,與會人員再次驚訝起來,“竟然有人願意讓‘外人’參與管理自己的錢。”趙愛武看著簡陋的會場和翔實的方案,感慨道:“中海油建這棟樓,我們放心。”

2009年4月27日,經過半年多的精心設計和嚴格招標,中海油首批援建四川震區的三個項目同時開工,廣元市第一人民醫院外科綜合大樓奠基儀式在市第一人民醫院啟動。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黨組成員、紀檢組長武廣齊在奠基儀式上說:“中海油一定會把這些工程打造成讓四川人民滿意的‘交鑰匙工程’。”這也是中海油對四川人民的莊嚴承諾。廣元市委書記羅強在奠基儀式上強調,全市各級、各部門要珍惜中海油人對災區人民的深情厚誼,全力以赴為項目建設搞好服務,以一流的服務為工程建設營造一流的環境,確保項目建設的順利推進。

亮麗的人文風景

2008年8月8日,總公司招聘四川震區項目組工作人員的通知發出的時候,張三利正在繁華的上海負責一個項目。這位既擔任過總公司慈善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又擔任過扶貧援藏工作辦公室主任的中層幹部,抑製不住激情,把電話打到武廣齊那裏:“我期盼北京奧運會,但更被一種責任吸引,期待著去生活艱難、餘震頻發的四川地震災區盡自己的微薄之力,追悼逝者,造福生者……”

兩輪競聘,他如願地成為援川項目組的領隊,帶著半數是“80後”的八個助手開赴四川震區。

藍祖平,項目組計劃部經理。當時僅年三歲的兒子從電視裏看到災區的情況和全國人民團結支援的畫麵後,對他說:“爸爸,你怎麼不去抗震救災啊?”藍祖平的眼眶頓時濕濕的,“孩子心裏有最純粹的善良,那時我們的心都純潔得像孩子一樣……”藍祖平在競聘會上說,“除了多次捐款外,我一直在等,盼望著去災區。我錯過了搶救傷員,現在,我是鐵了心要為災區重建出份力。”

藍祖平到了四川災區,兒子經常哭著鬧著要爸爸,而當他和兒子通電話時,兒子又會說:“爸爸,不和你說了,快去抗震救災吧。”

中海油三個援建項目分布在廣元、德陽、羅江三地,項目組三地辦公。廣元有關方麵事前針對項目組成員的辦公環境做了方案和預算,卻被項目組婉言謝絕。他們把醫院用來租給患者家屬的客房租下兩間作為辦公室,這兩間房子每天的租金為20元。項目組花200元錢從南河舊貨市場買來幾張辦公桌,醫院覺得太簡陋,多次提議給他們換新桌子,都被他們謝絕。後來醫院強行給他們搬來一張舊辦公桌。

總公司財務管理部的郤佶去德陽出差,回到北京後,他在彙報裏寫下這樣的感受:“援川項目組的工作、生活條件非常艱苦。10月12日下午,我趕到德陽時正好碰上項目組搬家,問過才知道不為別的,僅僅是因為新的地方租金更便宜……他們不說自己麵臨的危險、困難,不說對新婚妻子的思念,他們說的是對災區人民感同身受的情感和迫不及待為災區人民做些事情的心情……”

由於人手少,三處工地距離遠,項目組成了名副其實的“皮包公司”。張三利的包裏隨時裝著合同章和筆記本電腦,項目組成員整天帶著行李,跟著張三利奔走在三地之間。他們習慣了“移動辦公”,在往返三地的途中開會、處理電子郵件、整理文件。受援單位和地方政府也逐漸習慣了用網絡跟他們溝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