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唐朝百丈懷海禪師,承繼開創叢林的馬祖道一禪師以後,立下一套極有係統的叢林規矩一一百丈清規,所謂“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即是此意。
百丈禪師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生活,曾經也遇到許多的困難,因為佛教一向以戒為規範的生活,而百丈禪師改進製度,以農禪為生活了,甚至有人批評他為外道。因他所住持的叢林在百丈山的絕頂,故又號百丈禪師,他每日除了領眾人修行外,必親自勞動,勤苦工作,對生活中的自食其力極其認真,對於平常的瑣碎事務,尤不肯假手他人。
漸漸的,百丈禪師年紀老了,但他每天仍隨眾人上山擔柴、下田種地,因為農禪生活,就是自耕自食的生活。弟子們不忍心讓年邁的師傅做這種粗重的工作,因此,大家懇請他不要再下地幹活兒,但百丈禪師仍以堅決的口吻說道:“我無德勞人,人生在世,若不親自勞動,豈不成廢人?”
弟子們阻止不了禪師服務的決心,隻好將禪師所用的扁擔、鋤頭等工具藏起來,不讓他做工。百丈禪師無奈,隻好用不吃飯的絕食行為抗議,弟子們焦急地問道為何不飲不食。
百丈禪師道:“既然沒有工作,哪能吃飯?”
弟子們沒辦法,隻好將工具又還給他,讓他隨眾生活。百丈禪師的這種“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也就成為叢林千古的楷模。
有些年輕人為了追求理想,畢業後高不成低不就,一心想著當明星,當老板,當作家。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很骨感,結果在社會上屢屢碰壁後隻能“坐家”啃老了。這些人都是很難成功的人,因為無論你有什麼樣的想法,就必須付諸行動,一切皆有可能也是在解決生存問題的前提下。
不要將理想與現實分開,也不用將理想戒掉。
我一個朋友的兒子喜歡打籃球,喜歡NBA的明星,喜歡姚明,想靠打籃球為生。朋友當時就給他打住了。看到姚明的風采,看到NBA明星的風光,就產生一輩子打籃球的想法,我想很多年輕人都會有,但要靠打籃球謀生,要比當工人謀生困難得多。當運動員如果拿不了冠軍,又沒有一技之長,退役後找個工作也是很難的!現實中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些取得過很好成績的運動員,退役後也陷入生活困難。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要先學會生存,才談得上生活,談得上理想生存與理想有時是一對勢不兩立的敵人,究竟哪一個更重要,其實誰也說不清楚。當然,肚子不能餓著,如果餓著肚子,縱使你有滔天的誌向,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實現理想不一定整天念叨著理想,也許你所做的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都是在為理想的實現做鋪墊。當你任何時候都用這樣一種心情去做事的時候,哪裏還有不成功的道理?
然而,更可怕的是,現在更多的人胃口越來越大,把理想視若無物,為了達到生存的目標,處心積慮不擇手段,這樣的生存,還有什麼意義呢?生存是根本的,但對生存的追求不能是無止境的,錢不是個壞東西,但要把錢用在有用的地方。理想,我們永遠都不能丟掉它,沒有理想,人也就沒有了血性,沒了動力,沒了奔頭。
沒有理想,還不如死掉。但先活下來,才有談理想的資本。
病從閑中來一一無所事事才是真正的地獄
有個人死後,去了閻王殿。到了那裏,看到那裏生活非常安逸。這個人心想:“我活著的時候生活太辛苦了,現在我死了,終於可以享受了。每天除了吃飯睡覺,沒有別的事情,也不用每天辛苦地工作了,這樣的生活實在是太好了!這裏簡直就是天堂!”
然後,他向負責人問道:“這裏是地獄嗎?我實在難以想象地獄居然是這樣好!”負責人說:“沒錯,這裏就是地獄!在這裏你什麼都不用做,好好享受吧!過一段時間你就知道這才是真正的地獄。”
這人想:“怎麼會呢?這裏天天山珍海味,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還有舒適的床鋪,想睡多久從沒有人管。早知道這樣,我早就不活了,活著還不如死掉呢!”
於是他就整天吃了睡,睡了吃,快樂得像個神仙。可是時間長了,他就覺得十分寂寞和空虛,於是他去找負責的人。說道:“我每天除了吃飯就是睡覺,和豬有什麼區別?我不想過這樣的生活了,你還是給我找一份工作吧!辛苦點我也願意。”
負責人答道:“這裏從來就沒有工作,想要什麼隻要一想,馬上就能得到,隻有工作不能得到!”那個人沒有辦法,隻好回去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他實在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又去找那個負責人,說道:“我不想在這裏住了,這種生活實在是難以忍受,你還不如讓我下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