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親眼所見未必就是真
韓國的鏡虛禪師,有一天晚上,帶了一個女人回到房中後,就關起房門,在房裏同居同食。徒弟滿空生怕別人知道了這件事,一直把守門外,逢到有人找師父時,就以“禪師在休息”的話來擋駕。
但滿空心想,這樣下去也究竟不是辦法,就鼓起勇氣去找師父。才進門口,竟然看到一個長發披肩的女人躺在床上,身段苗條,細白的背是如此的美妙,並且還親見師父很自然地在她身上摸著。
徒弟一見,非常衝動,再也無法忍耐,向前一步大聲問道:“師父啊!您這樣做還能算是大師風範嗎?您怎樣對得起十方大眾呢?”鏡虛禪師一點也不動氣,輕言慢語地說道:“我怎麼不可為大眾楷模了呢?”
弟子滿空用手指著床上的女人,以斥責的語氣道:“你看!”鏡虛禪師卻平和地對徒弟說:“你看!”
因為師徒的對話,床上女人緩緩轉過身來,徒弟猛一看,隻見一張看不到鼻子、眉毛、連嘴角也爛掉的臉一一原來是一個患了麻風病的瘋女人正哭笑不清地望著自已。
這時,師父把手上的藥往滿空麵前一伸,泰然地說:“喏!那麼你來吧!”
滿空跪了下來,說道:“師父!你能看的,我們不能看;你能做的,我們不能做!弟子愚。”
什麼話,要分清是什麼場合下什麼人說的,有些話可能隻是恭維話,比如酒桌上的朋友,現在比親兄弟還親,也許一出門就誰也不認識誰了。而一些真正的朋友,也許平時不怎麼關心你,但當你真正有困難的時候他們就站出來了。
有些話是真的,卻聽上去很假;有些話是假的,聽起來就像真的一樣。有個笑話是這樣的:一位夫人打電話給建築師,說每當火車經過時,她的睡床就會搖動。“這簡直是無稽之談!”建築師說,“我來看看。”建築師到達後,夫人建議他躺在床上,體會一下火車經過時的感覺。建築師剛剛上床躺下,夫人的丈夫就回來了。他見此情形,便厲聲喝問:“你躺在我妻子的床上幹什麼?”建築師戰戰兢兢地回答:“我說是在等火車,你會相信嗎?”
有時候,親眼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親耳所聞的也不一定是事實的真相,所以在與人相處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謹慎。孔子的一位學生在煮粥時,發現有髒東西掉進鍋裏了,他趕緊用湯匙把它撈出來,正想把它倒掉,忽然想到,一粥一飯都來之不易,於是就把它吃了。剛好這時孔子走進廚房,以為他在偷吃,便教訓了那個煮飯的弟子。後來經過弟子一番解釋,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感慨地說:“我親眼看見的事情也不確實,何況是道聽途說呢?”
人們在向他人講述某件事情時,為增強可信度,經常會說:“我親眼所見,那還有假?”而事實卻是,有些時候,親眼所見未必真。眾所周知,我們盯著看的魔術不是真的,雖然看起來很真,可畢竟是魔術。現實世界是複雜的,一目了然的事情畢竟有限。
當我們常常因自己親眼看到的東西而暴跳如雷,是否應該想想眼睛有沒有騙我們?難道親眼看到的東西就是事實的真相?多少情人分飛天涯,多少朋友反目成仇,多少親情淡漠如煙,很多時候可能都是因為輕信了各自的眼睛,才讓一切本不應發生的悲劇,本不應該有的結局誕生。
現實生活當中,我們往往被騙,就是我們過於相信自己的眼睛,隻看表麵,沒有用心去分析、細想。這也正是人性的弱點,自以為眼見為真。所以凡事要細看,更加用心深入分析,這樣才不會被表麵的現象所蒙騙。
為什麼說隻有盲人才會用心“看”世界
雲岩禪師正在編織草鞋的時候,洞山禪師從他身邊經過,一見麵就說道:
“老師!我可以跟您要一樣東西嗎?”
雲岩禪師回答道:“你說說看!”
洞山不客氣地說道:“我想要你的眼珠。”
雲岩禪師很平靜地道:“要眼珠?那你自己的眼珠呢?”
洞山道:“我沒有眼珠!”
雲岩禪師淡淡一笑,說:“要是你有眼珠,如何安置?”
洞山無言以對。
雲岩禪師此時才非常嚴肅地說道:“我想你要的眼珠,應該不是我的眼珠,而是你自己的眼珠吧?”
洞山禪師又改變口氣道:“事實上我要的不是眼珠。”
雲岩禪師終於忍不住這種前後矛盾的說法,便對洞山禪師大喝一聲道:“你給我出去!”
洞山禪師並不訝異,仍非常誠懇地說道:“出去可以,隻是我沒有眼珠,看不清前途的道路。”
雲岩禪師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心,說道:“這不早就給你了嗎?還說什麼看不到!”
洞山禪師當下省悟。
心眼不是我們平素所說的耍心眼,心眼是指透過事物表象看本質的心靈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