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了!生命是要超越一切世俗觀念,舍棄一切塵想與貪欲的。見與不見,又有什麼關係?痛與不痛,又能怎樣?無法擺脫軀殼的束縛,還談什麼生命的本源?”
慧能又說:“問路的人是因為不知道去路,如果知道,還用問嗎?你生命的本源隻有你自己能夠看到,因為你迷失了,所以你才來問我有沒有看見你的生命。生命需要自己把握,何必問我見或不見?”
神會默默禮拜合十。
我們不停地追問生命的意義,不停地思索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但始終想不出答案。其實,生命是一種精神存在,肉體隻是它的外在表現,如果我們能舍棄所有的貪念與塵想,超越一切世俗觀念,也就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有人就說,我們生在紅塵,怎麼可能超越紅塵,怎麼可能不把紅塵留戀?天天有這麼多煩惱,痛苦與快樂糾纏,怎麼可能淡泊名利,超越世俗?
有痛苦有煩惱,是因為人把這一生都耗費在幹擾別人、傷害別人、毀鎊別人、批評別人身上了,很少靜下來了解自己,思考自己。每天睜開眼都是別人的錯,一張嘴都是別人的不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便會懲罰他,於是他終日苦惱煩憂,倍受煎熬。
所以我們要學會忍耐。忍耐,不是別人罵了你一句,你表麵上沒什麼動靜,心裏卻狠不得將對方千刀萬剮。這種忍隻會使你覺得自己很痛苦,真正的忍看淡這一切,這樣又何來屈辱呢?當人放下一切外在雜念時,那些看似無法承受的事,你都可以一笑了之,不會再與人計較,也不會再怨天尤人,因為你的心裏是平靜快樂的。
如何尋找生命的意義,是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需要我們自己去感悟。不要沒事找事,有事就盡力去做,保持一顆平常心,安詳地吃飯睡覺,也許這才是生命的真義。
當你真正忙起來,就不會感覺自己在變老
大智是佛光禪師的門下弟子,他在外參學了20年,有一天他終於回來了,剛一到寺院,馬上就去見佛光禪師,向他訴說這20年來的心得,以便能得到佛光禪師的指點。佛光禪師非常耐心地聽他傾訴,眼神中充滿了愛憐之情。
之後,大智問佛光禪師:“禪師,這20年來,您一直在忙些什麼呢?
佛光禪師道:“我每天講學、說法、寫經,我感覺每一天都很美好,每一天都很充實,很快樂。”
大智說:“禪師,您這樣太勞累了,要多注意休息呀,要多照顧您的身體,要不然您會老的。”
佛光禪師說道:“我沒有時間覺得老呀!白天,我對一批批來禮佛的信眾開示,講說佛法,回到禪堂還要批閱學僧的書信,除此之外還要寫經。每天總有忙不完的事,我哪裏有時間覺得老呢?世人有的還很年輕,但心力衰退,他就覺得老了;有的年壽已高,但心力旺盛,仍感到精神飽滿,老當益壯。”
清晨,佛光禪師禪房中傳來一陣陣誦經的木魚聲,大智被禪師這種孜孜不倦的精神感染了,耳邊又傳來禪師的話,“沒有時間老”!這種麵對生活的態度實在是令人敬佩!
有些人還很年輕,但沒有激情,他就覺得自己已經老了;有的人年壽雖高,但心力旺盛,精神飽滿,仍感覺老當益壯。沒有時間老,其實就是心中沒有老的觀念,孔子亦說過:“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曾有一位老者,白發蒼蒼,有人問他高壽,他答四歲,大家驚訝,他說:“過去七十年,都為自己,自私自利的生活,毫無意義,這四年來才懂得為社會大眾服務,覺得非常有意義,所以才說活了四歲。”沒有時間老,很好,不能阻止自己老的話,做個四歲的老翁,也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