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裏的氣候來的早,剛剛九月中旬,山上就已經下霜了,夜間的溫度也降了很多。好在她們住在山穀裏,溫度能高幾度,但是火炕已經必須要安排上了。
江父他們早就曬好了很多泥坯,這些是用黃土饞了一部分普通的土,然後拌入切碎的茅草陰幹而成的。
每個小屋都需要盤炕,好在這項工作各家的男人都會,所以幹的也很快,基本一天就盤完了所有的炕。
剛盤好的炕還不能睡,眾人就點了灶火來慢慢的燒炕加速幹燥,同時看看哪裏冒煙正好堵一下。
順便又把木頭牆也都開始糊泥巴,然後加蓋細木頭牆,房頂也在泥巴外蓋了厚厚的茅草。
這些都忙完,山穀裏也開始下霜了。
霜打過的紅薯秧發黑,但是不影響給牲口吃,眾人扒了紅薯秧開始收紅薯。
生長時間短,紅薯果然長的都不算太大,也就小孩手臂粗細,但是也收了好幾百斤。
為了儲存這些需要越冬的食物,江父他們挖泥曬炕坯時就找地方挖好了兩個大窖,還專門用木頭撐起了裏麵,確保不會塌方。
收好的南瓜、冬瓜、土豆、蘿卜、白菜、甜菜等已經經過簡單的晾曬去了水份後放入了窖裏,這些紅薯也會在飯堂裏吹走一部分水份後放入窖中,然後這一冬天連著到了次年春天都會保存的好好的。
現在地裏的東西基本都已經收回來了。
看著滿倉的玉米,滿窖的食物,睡在晾幹燒熱的火炕上,聽著外麵呼呼刮風的聲音,眾人覺得異常的安心。
忙完了地裏的活計,眾人開始為過冬做準備。
眾人分工明確,男人們一半進山打獵,一半砍柴燒炭。女人們年輕的上山采集野果堅果,年老的在家做過冬的衣物。
江明月首先跟著男人們挖炭窯,地址就選在了蓮花湖附近,那片地土壤結實,而且是粘土地,非常適合燒窯。
先在地上畫了個一丈長的等邊三角形,然後開始向下深挖一米多,前高後低的結構,這是炭化室,以後就是從這裏出炭的。
炭化室後麵正中挖煙道腔和排煙孔,而炭化室前端即三角形頂端打一排木楔子後用來裝木材。
木材都鋸成一米長度,直立裝入炭化室,細端向下,粗端向上,中心略高於四周,堆成拱形。
上麵鋪蓋一層茅草,在煙孔的位置放入藤圈,然後沿著四周鋪泥土,築窯蓋。
這層土要邊鋪邊捶打緊實,越緊越好。
窯蓋築好後把煙孔裏的泥土挖去,然後鋪鬆土,再在炭化室前麵築燃燒室,同樣前低後高。
如此以後開始燒窯。
先在燃燒室點小火,火慢慢燒進炭化室,煙孔的鬆土發白,挖去鬆土後冒出白煙,等到煙從白變青,蓋上煙孔讓煙從煙道口出來,煙變青色時就開始悶窯,把所有的孔都堵上。
炭燒成與否,要在七天後才能揭曉。
因為是第一次在外麵燒,江明月沒有挖太大的窯,主要是讓大家先熟悉一遍流程,因為以後這個工作就要交給他們了,所以弄的比較慢,也比較小。
等待的這段時間,眾人繼續開始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