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遇到錢,孩子還會遇到什麼?

1999年,美國推出世界最小的CEO——15歲男孩卡梅倫,一時風靡日本。

2009年,印度推出世界更小的CEO——9歲女孩蘇蕾什,在美國拿到大獎。

2011年,英國推出世界最最小的CEO——8歲男孩哈裏·喬丁,要到中國建長。

卡梅倫在學習中遇到錢,蘇蕾什在網上遇到錢,哈裏·喬丁在遊戲中遇到錢。因為遇到錢,他們開始和錢對話。錢不但激活了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自控力,而且還點亮了他們的財商智慧。

誰成就了他們?

為什麼錢竟讓他們小小年紀就橫空出世?

當我們把孩子關進教室,忙於為奧數成績加分時,美國、印度、英國的孩子已開始靠創意掙錢,拿錢去創業,利用互聯網叱吒全球商界。

當我們忙著幫助成千上萬個孩子戒掉網癮時,他們的父母卻以錢為鑰匙,幫孩子開啟財商之門;以互聯網為平台,實施創業操練的財富教育。

今天的中國富了。

中國人腰包鼓了,有錢了。

中國孩子在學習、交往、遊戲和網上,也天天遇到錢,為什麼中國沒有出世界最小的CEO呢?

因為我們的教育把孩子和錢分離開來,不是讓錢避開孩子,就是讓孩子避開錢。所以,當孩子遇到錢時,因父母恐懼錢的銅臭味過早地汙染孩子,拒絕和孩子談錢。我們的家庭教育屏蔽了兩大話題:一是錢,怕孩子被錢腐蝕;一是性,以為孩子無師自通。結果埋下兩大隱患:孩子對錢和對性的強烈好奇心。所以,在媒體報道的各種青少年犯罪案例中,有關錢犯罪和性犯罪的比例節節攀升。對錢和性的無知,讓孩子變得無所畏懼或膽大妄為。

孩子天天遇到錢,父母卻不和孩子談錢,不教孩子如何管錢,導致一些孩子大學畢業仍不知道錢從何來,把父母的口袋當作提款機;因不給孩子正能量的金錢觀,致使一些孩子放任自流或走兩個極端一要麼揮霍無度,要麼搶劫盜竊。

中國有句古話:“口不言錢。”這句話出自《世說新語·規箴》,一說就說了兩千多年。有知識的人避開談錢,有品位的人躲著說錢。富裕家庭不和孩子談錢,父母覺得攢的錢足夠孩子花幾輩子;貧困家庭不和孩子談錢,父母認為隻要孩子學習好,考上大學,將來找到好工作,自然會有錢。因此,關於錢和財商啟蒙現在在很多家庭還是一片空白。

孩子天天天遇到錢,就如同拾頭看天、出門看地一樣自然。

遇到錢,孩子必遇到選擇。

遇到錢,孩子必遇到智慧。

遇到錢,孩子必遇到尊嚴。

遇到錢,孩子必遇到良知。

遇到錢,孩子必遇到財商。

早晚遇到錢,誰來教孩子正確對待錢呢?

父母!

錢有兩副麵孔:一麵是天使,一麵是魔鬼。作為父母,從小就要教孩子辨認錢的真麵目,以免孩子被魔鬼所迷惑。

錢有兩種魔法:一種叫力量,一種叫陷阱。作為父母,從小就要告訴孩子什麼是錢的正能量,不讓孩子因錢而誤入歧途。

如何正確對待錢?從秦始皇造幣時開始,我們的祖先就找到了答案,並把“外圓內方”的智慧刻在錢幣上。錢在社會和人群中流通,必須順應社會的變化,“外圓”才能流動和應對變化。錢是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介質。錢可取之正道,也可取之歪道;錢有黑心錢,也有良心錢。“內方”才能把握錢的法度和原則。

小小古錢幣蘊藏著至高的財富智慧。如果早期教育賦予孩子這一智慧,孩子就能學會駕馭錢,讓錢為人服務;反之,錢就會成為人的主宰,人自然要淪為錢的奴隸。

貪慕金錢,錢能毀了人;正確對待錢,錢能成就人。如果父母放棄金錢教育,或給孩子負能量金錢觀,就等於把孩子拱手推給騙子、商人、警察來管。孩子一旦接受錯誤的金錢觀,長大後很容易淪落為窮人或罪人。

錢隻是一個物物交換的介質,為什麼錢能控製和左右人的思想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