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見識和走出家門的距離成正比,去的地方越多,見識越多;孩子的見識和父母老師給的求知空間成正比,滿足孩子的求知欲,空間越大見識越多,空間越小見識越少。
為什麼一個人見多才能識“廣”,少見就會多“怪”呢?
學曆和見識不同。學曆高並不等於有見識。見識和知識不同,見識是直接的經驗,知識是間接的經驗。所以,讓孩子長見識並不難,讓孩子在體驗中學習,獲取直接的經驗,轉化成終生攜帶的能力。
美國和西方一些國家放手讓孩子買賣舊書本、玩具,就是讓孩子在體驗中了解錢物交換、物物交換的關係,了解金錢和物品的價格規律,在實踐中培養理財的能力。
見多識廣不是走馬觀花地看看,而是在見中行動,在行動中長經驗。家長可以嚐試讓孩子從小自己管理錢,讓孩子參與家庭旅行計劃和財務管理,告訴孩子父母的錢是怎麼掙來的,如何做才能節省錢和多掙錢,這些經驗和見識就會幫助孩子學會理財和自我管理。有過管錢、掙錢經驗的孩子,不會為一點小錢輕易上當受騙,更不會因被錢誘惑做出荒唐事或搶劫犯罪。
萬物都有“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圖像、圖標、圖案。
萬事都有“麵'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世麵、體麵、臉麵。
讓孩子長見識,就是讓孩子識宇宙萬物的“象”和洞見人間百態的“麵”。
日本是一個多地震國家,日本的生存教育課讓孩子了解發生地震時出現的各種現象和畫麵,教孩子自救和逃生,所以日本人的自救能力特別強,因為他們見過世麵。
猶太人教孩子從小理財,鼓勵孩子掙錢,並教導孩子如何花錢,所以猶太人的孩子對錢有見識,他們不會為某小利而丟大利。
見識和眼界
人的見識從哪裏來?中國有太多讓人長見識的經典。經典不講知識,講見識,講智慧。見識一方麵來自書本,那裏麵記載著前人的智慧;一方麵來自生活豐富的經驗,自己的體會、體察和體悟一旦和前人卓見產生共振共鳴,智慧就長出來。
兩隻狼同時來到草原。看著眼前一望無際的草地,卻不見一個獵物,狼甲心灰意冷,後悔選錯了路線,抱怨自己不走運,跑到這麼一個窮地方。
而狼乙卻異常興奮,它知道自己發現了新大陸。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告訴它“有草的地方就會有羊,羊喜歡追著草走”。狼耐心地等著擁抱明天。
狼甲用肉眼看草原,盯著的是送到眼前的肉,它隻有“視力”。
狼乙用慧眼看草原,預測的是大批湧來的羊群,它既有視力,又有“視野”。
狼甲靠本能生存,看不見肉就垂頭喪氣,因為父母隻教給孩子捕食的本領,沒有給它財富智慧。狼乙的父母在教它生存本領的同時,教它如何洞見財富,所以麵對空蕩蕩的草原,它不急不躁,不怨不悔,因為它知道明天該來的都會來。
狼乙的視野來自見識,見識可以直接獲取財富。比如:識別人才、識別寶物,從中發現機遇,明察秋毫,高瞻遠矚。如果狼媽媽隻給孩子視力,不給孩子視野,狼孩子也會成窮孩子;如果狼媽媽給孩子一雙慧眼,狼孩子也會成為富孩子。
直覺力和洞察力構成最髙智慧,不需要翔實的理性分析和論證,以髙度的敏感捕捉信息,洞見和預測未來。
走出校門,讓孩子有遠見有卓識
在家裏,父母替代孩子做的事越多,孩子越無能。走出家門,讓孩子獨立麵對世界,孩子很快就學會了獨立思考和行動。
有個中國父親把自己13歲的兒子送到了澳洲伯斯的朋友瑪麗家,說要讓兒子見見世麵,請瑪麗幫忙照顧一下。
瑪麗接到小男孩便對他說:“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他托我照顧你在澳洲一個月的暑期生活,但我要告訴你:我不欠你爸爸的,他也不欠我的,所以,我們之間是平等的。你13歲了,具有基本生活能力,從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時起床,我不負責叫你。起床後,你要自己做早餐,因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飯,你必須把盤子和碗清洗幹淨。洗衣房在那裏,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這裏有一張城市地圖和公共汽車時間表,你決定去哪裏玩,先弄清楚路線和車程,可以自己去玩。總之,你要盡量自己來解決一切生活問題。因為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來不會給我增添麻煩。”
小男孩眨動著眼睛聽著,想象著在家裏爸爸媽媽包攬一切的生活,不知道自己將麵臨什麼。
一個月之後,父母驚訝地發現從國外回來的兒子變了,他會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後疊被子,吃飯後會洗碗筷,清掃屋子,會使洗衣機,按時睡覺,對人也變得有禮貌。父母便在電話裏詢問瑪麗:“你施了什麼魔法,讓我兒子一個月就長大懂事了?”
瑪麗說:“父母常犯一個錯誤,不把孩子當成人,而是等同於小貓小狗一樣的寵物。要讓孩子成人必須讓他自立,這才是真愛,而不能寵愛!”
美國最成功的青年創業家之一卡梅倫·約翰遜,剛過完8歲生日時看了《小鬼當家2:迷失紐約》,於是卡梅倫特別想去紐約廣場飯店,看看拍攝電影的那套房間。
“爸爸,暑假,我想去紐約。”
“那我們做筆交易吧,如果你得了全A,我就帶你去。”
卡梅倫的爸爸發現了孩子的需求,緊緊地抓住這個施教的機會,借機提高學習標準,激勵孩子實現更高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