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激活財商,讓孩子長見識(2 / 3)

為了去紐約,卡梅倫那個學期得了全A。於是,他向爸爸又提了個要求:“我們可以住廣場飯店嗎?”

爸爸答應後,他立刻給廣場飯店老板唐納德·川普寫了封信,希望住店期間,能讓他看看《小鬼當家》的拍攝房間。

等他們走進廣場飯店,前台的服務員把川普先生為卡梅倫準備的禮物交給他,給他安排了購物導遊,還把他的房間免費升級為電影《小鬼當家》的那間套房。

紐約之行,極大激發了8歲的卡梅倫追逐成功的激情,開啟了財商之門,離開紐約前,他給川普先生寫了封信。

親愛的川普先生:謝謝您送給我的Talkboy,讓我住套房,還有其他所有的東西。請拭目以待,因為我決定要成為下一個唐納德·川普。

卡梅倫·約翰遜

在紐約,卡梅倫大開眼界,在廣場飯店他又長了見識,又長了本事,回家後,他就決定要自己創辦公司。

9歲,靠50美元和一台電腦做起第一筆生意。

12歲,在eBay售賣豆豆公主,淨賺5萬美元。

15歲,被日本邀請,出任日本未來學院公司的谘詢顧問,出版日文自傳《15歲的CEO》,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掀起一股“卡梅倫旋風”。

18歲,已經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美金。

19歲,他出任美國魔幻城福特汽車經銷公司銷售總經理。

20歲,他創辦CertificateSwap.com網站,經營網上禮品卡生意,大獲成功,贏得1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21歲,同齡人還沒有上完大學,他已經創辦了12家成功的公司。

卡梅倫在《創業去》一書中這樣說:“成功不在於你發現多少機會,而在於你創造多少機會。其中有一個方法,就是不要害怕向成人和成功人士提出要求。”

長見識要選對的時間、地點和人

廣州有一個爸爸,特別喜歡園林建築,兒子3歲那年,他做了一個教育計劃,決定打飛機帶兒子去蘇州看園林藝術。

他買了拙政園的門票,可兒子剛進園林,就發現一群螞蟻,立刻被螞蟻吸引,蹲下觀察。

他蹲下來勸兒子:“要看螞蟻,回去爸爸帶你到廣州郊區,咱們花了很多錢,打飛機到蘇州來,不是看螞蟻,是看園林藝術。”

兒子依舊對螞蟻著迷,足足看了一個多小時。

3歲的孩子不會理解爸爸的苦心,所以爸爸的勸阻無效。爸爸的教育計劃也被打亂,問題出在哪裏呢?

這個爸爸想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但他不了解3歲孩子的心理需求。3歲孩子的好奇心不會投放在高大的建築物上,而會投放在比他小的動物身上,為什麼喜歡螞蟻、小雞、小兔子,而看見大狗和大豬就緊張呢?孩子選擇親近什麼、遠離什麼,不受成人的好惡調控,而受自身的保護意識和安全感係統調控。

在大人群裏,3歲的孩子是小矮人兒;在建築群裏,3歲的孩子如同小螞蟻。人不能長期仰視,因為頸椎腰椎和整個身體都不會支持。所以,3歲孩子的觀察點不會聚焦在建築物上,不管在成人眼中多有價值,孩子一定會選擇比他小的動物和植物。

發財講機遇,教育也講機遇,也要選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和人。

2010年上海世博會,在德國館,我看見很多年輕父母,抱著一兩歲的孩子,在炎熱的7月底,花三五個小時排在觀眾的長龍裏。

有個兩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在媽媽懷裏睡著,醒後大哭。男的抱怨:“不讓你抱他來,你偏要抱,他來幹嗎?除了睡覺,就是吃和哭。”

女的不依:“不是想讓他見世麵嗎?人家孩子兩歲都坐飛機出過國,我們的孩子兩歲才來次上海,你還不願意。”

“見啥子世麵,你問他看見啥了。”兩個人一直不停地相互抱怨。

廣州那個爸爸,上海這對夫妻,他們的心願相同,希望帶孩子走出家門長見識長學識,但孩子不給力。

為什麼父母的好心設計,孩子不給力呢?

不同年齡的孩子,由於大腦和身體發育不同,對外界事物的關注點和興趣點也不同,以我多年教育的經驗,給年輕父母如下建議:

1~3歲的孩子

帶孩子走進大自然,不花錢,收效高。少去人擠人的大型博覽會和廟會,孩子和大人都容易疲憊。帶孩子觀察昆蟲和植物,訓練孩子“眼嘴心”協調能力,實現快速對接。如果孩子觀察螞蟻,你一定要在邊上不時地引導:“你看見什麼了?”

“螞蟻搬家。”

“螞蟻怎樣搬家的?”

“排著隊。”

“螞蟻在搬什麼?”

“搬飯粒。”

通過步步深入的引導,訓練孩子動眼睛看+動腦子想+動嘴巴說,快速完成信息“輸入+篩選+輸出”的大腦運轉過程,幫孩子構建“觀察+思考+表達”的思維模板。

回家後,繼續以螞蟻為主題,先回放戶外互動記憶,再找書和上網查資料。給孩子準備一個活頁夾作為資源包,每次整理的資料入包,半個月後可以拿出來看看。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半個月後,孩子在回放記憶時,對螞蟻的認知會冒出新的思考和疑問。

4~6歲的孩子

帶孩子走進大自然,選擇1~3種植物的種子或秧苗,和孩子一起種植物,或飼養小動物。告訴孩子,能把一個小苗養活,讓一粒種子長出來就是一種成功,培養孩子靜下心來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