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給孩子辦張銀行卡(1 / 3)

世上有沒有聚寶盆?到哪裏能找到想要的聚寶盆?

聚寶盆是中國財富文化的第三個象征物。傳說中的聚寶盆是一個靜物,靜靜地放在那裏,如果掉進了一個金戒指或金簪子,它就立刻被啟動,開始大量複製,就會出現越撈越多的金戒指或金簪子。

很顯然,聚寶盆具有一種特殊的複製功能。而人的這種功能就蘊藏在每個人的大腦裏,所以激活孩子的財商智慧,重要的是激活孩子的大腦,啟動大腦的多功能。

人的大腦擁有兩千億個腦細胞,可儲存一千億條信息。人的思想每小時可以遊走300多裏,擁有超過100兆的交錯線路,平均每24小時大腦會產生4000種思想和無以計數的創意點子。所以,財商啟蒙教育越早,在大腦裏形成的神經細胞網絡越密集,這種記憶和能力越容易終生攜帶而不會輕易擱置。

國王的棋盤和複利

大腦是世界上最精密、最靈敏、最高級的指揮係統。所以,它創造出兩條獨特的財富管理法則:“以一持萬”和“以虛控實”。這兩個法則聽起來深奧,但它離每個人都不遠,離每個孩子則更近。

什麼是“以一持萬”?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是由“一”所生,所以掌握了“一”就把握了“萬”。老子說的這13個字聽起來玄而又玄,可它就藏在一粒種子裏。

印度有個古老的故事。從前,有個國王棋藝高超,從未遇到對手,他下了一道詔書,詔書中說無論是誰,隻要下贏他,國王可以答應他任何要求。

有一個年輕人來到了皇宮,要求與國王下棋。經過緊張激戰,年輕人終於贏了國王,國王問這個年輕人要什麼獎賞。

年輕人說他隻要一點點小小的獎賞,在他們下棋的棋盤的第一個格子中放一顆麥粒,在第二個格子中放前一個格子一倍的麥粒,每一個格子中都是前一個格子中麥粒數量的一倍,直到將棋盤的每一個格子擺滿。

國王一聽暗暗發笑,要求太低了,就讓手下人照此辦理。不久,

棋盤就裝不下了,改用麻袋,麻袋也不行了,改用小車,小車也不行了,糧倉很快告罄,數米的人累昏無數,那格子卻像個無底洞,怎麼也填不滿。

國王終於發現自已上當了。即使將國庫裏所有的糧食都給他,也不夠百分之一。因為即使一粒麥子隻有一克重,也需要數十萬億噸的麥子才夠。從表麵上看,他的要求很低,但即使隻是一粒麥子,一旦以幾何級倍數增長,也將迅速變成龐大的數字。

這就是“複利”原理,年輕棋手靠頭腦的聚寶盆,設計出由一粒麥子來把持十萬億噸麥子的複利計劃,在一張小小的棋盤上實施並大獲成功。

一諾千金的玫瑰花

複利和利息這些詞遠離孩子,但卻經常發生在生活中。利息聽起來很微小,一旦它隨著時間成倍地滾動起來,即使一個小小的承諾,也會變成一筆驚人的數字。歐洲巨人拿破侖不小心曾在盧森堡一諾擲出千金,讓法國在187年後付出一筆不菲的代價。

1797年3月,拿破侖在盧森堡第一國立小學演講時說了這樣一番話:“為了答謝貴校對我,尤其是對我夫人約瑟芬的盛情款待,我不僅今天呈上一束玫瑰花,並且在未來的曰子裏,隻要我們法蘭西存在一天,每年的今天我都將親自派人送給貴校一束價值相等的玫瑰花,作為法蘭西與盧森堡友誼的象征。”時過境遷,拿破侖窮於應付連綿的戰爭和此起彼伏的政治事件,最終慘敗而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把在盧森堡的諾言忘得一幹二淨。

可盧森堡這個小國對這位“歐洲巨人與盧森堡孩子親切、和諧相處的一刻”念念不忘,並載入他們的史冊。

187年後,也就是1984年底,盧森堡舊事重提,向法國提出違背“贈送玫瑰花”諾言的索賠:要麼從1797年起,用3路易作為一束玫瑰花的本金,以5厘複利(即利滾利)計息全部清償這筆玫瑰花案,要麼法國政府在法國政府各大報刊上公開承認拿破侖是個言而無信的小人。

起初,法國政府準備不惜重金贖回拿破侖的聲譽,但卻又被電腦算出的數字驚呆了:原本3路易的許諾,本息竟高達1,375,596法郎。

經苦思冥想,法國政府斟詞酌句後的答複是:“以後,無論在精神上,還是在物質上,法國將始終不渝地對盧森堡大公國的中小學教育事業予以支持與讚助,來兌現我們的拿破侖將軍那一諾千金的玫瑰花信譽。”這一措辭最終得到了盧森堡人民的諒解。

這個故事既講了諾言裏看不見的利息,也講了信譽是立足之本。一諾千金的故事不僅中國有,外國也有。

信譽為什麼勝過金錢?

誠實守信為什麼是生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