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他這一反駁,居然得到了高原的讚許。
高原朝他微微點了點頭。
看到高原的態度,文官們又分成招安派和造反派開始辯論起來,渾然忘記了他們來時的目的。
高原隻聽得腦袋裏一陣“嗡嗡”亂響,早聽說過明朝文官扯淡得厲害,這回他是真正的見識到了。回想起事業草創之初,大家都是豪爽的喝酒吃肉,然後提著刀子上戰場,那才痛快呢。可惜這種生活自己是再也回不去了。
事業越來越大,他也不可能事必躬親,要想治理地方,還得靠文官和知識分子。如果說以前自己隻不過是一個村長,有事扯著嗓子喊一聲就行。而現在,自己已經管轄有兩府之地,人口幾十萬。扯著嗓子喊一聲,能夠聽到的也不過身邊寥寥幾人。這也是上位者必須適應的一個轉變。
事業到了一定規模,領導的者能力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製度和統治機器的運轉是否高效靈活。
議題既然轉向了招安,又吵成這樣,高原覺得是時候結束這個話題了。他將眼睛轉向傅山,而傅山則避到了一邊去。顯然,傅青主是沒有信心在辯論這統一大家的思想。智慧和口才有時並不能劃一個等號。
“大家靜一靜。”一直坐著微笑的侯方域出手了,“招安一事也不是不可行,但大家有一點沒想透。”
侯大公子的名頭擺在那裏,大家都很給麵子地安靜下來。
侯方域道:“現在就算將軍接受招安也沒什麼,高將軍還是高將軍,自然還帶他的兵。可大家夥就慘了些,到時候朝廷一紙公文,讓大家都散了,你們如何自處呀?嗬嗬,在座諸公,除了反正過來的大人們外,可都是沒有功名的。要不,你們也去南京會考?即便是反正過來的大人們,隻怕也沒地方安置,見了往日同僚,卻又如何應對?”
眾人都不說話了,人畢竟還是自私的,在關係到切身利益的時刻,都會站穩自己的立場。
高原鬆了一口氣,侯朝宗還真非浪得虛名,幾句話便打消了眾人接受招安的意圖。
不過,究竟北上不北上,卻還是要議上一議。
話題又回到是否出兵河北的事情上麵。
侯方域問高原:“請問主公,為什麼一定要出兵河北。”
高原大聲道:“這個問題問得好,不管我們和朝廷的關係如何,但有一點請大家記住,我們是漢人。難道眼睜睜看著後金強盜殺我同胞不成?這是國戰,高原義不容辭。”
這一席話,高原說得擲地有聲,神情激昂。可惜在座文官們都興趣缺缺,一臉色不以為然。民族氣節,愛國情操很值得懷疑。
侯方域又道:“主公你有一點沒想透,金人是那麼好對付的嗎?早年的盧象升、孫承宗大人,今年的鬆錦大戰,無不說明後金軍隊非常強悍。我們去了,未必是人家對手,到時候損兵折將,不是親者痛仇這快嗎?”
“放屁!”高原怒喝一聲:“放任後金韃子進河北屠殺百姓,那才是親者痛仇者快。我看你讀書都將腦子讀糊塗了,還有沒有民族氣節,還是不是漢人?”
侯方域不理睬高原的怒嘯,繼續大聲道:“我陳留有兵三萬,若遍發境內青壯,可有十萬。這樣的力量去河北,對上金人,未必能勝。就算勝,也沒有任何好處。”
“好處,凡事都要有好處才幹嗎,什麼道理?”高原猛拍著桌子。
見高原暴怒,眾人都不說話了。屋子裏隻侯朝宗清亮的嗓音。
侯方域提高聲音:“你可以不聽我的,但我必須說。以我陳留十萬大軍,還不如東進擊徐州,占淮泗。到時候,我陳留軍西靠河南,中控運河漕運,東有海鹽之利,南窺江南魚米。時機一旦成熟,渡江拿下南京。龍盤虎踞,東南形勝……”
“妙計!”
“朝宗大才也!”
眾文官交口稱讚,又大聲喧嘩起來。
高原叫得聲音都嘶啞了:“住口。”
“主公,這才是王道呀!”
“住口,任何人都不能動搖我的決心。在民族危亡的關口,任何個人、團體的利益都要放在一邊。”高原大聲道:“來人,把他們通通都給我趕出去。”
“主公!”侯方域“撲通!”一聲跪下:“主公,將不可以怒興師,三思呀!”
“將軍三思!”
“高將軍,你要慎重呀!”
高原頭大如頭,扭身麵壁。
衛兵走進來,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傅山這才對眾人道:“各位大人,這也是高將軍的一個想法,卻不是最後定案。今天就議到這裏,請回吧。”
眾人這才吵著鬧著去了。
等眾人離開,高原這才頹廢地轉過身來,摸了摸額頭:“青主,我這個主公是不是很不合格,這麼多人反對我?”
傅山小心地說:“將軍自然有將軍的道理,但侯朝宗說的也對。具體該如何實施,還得將軍一言而決。”
“你這個滑頭,說實話。”
傅山:“其實,出兵江淮的確是最佳方案。隻要拿下徐州,就可截斷漕運,又有江北的人力物力補充,日後拿下南京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侯朝宗對南京一帶又非常熟悉,不得不承認他的戰略眼光非常獨到。”
高原:“你也不讚成我出兵河北?”
“不,我讚成。”傅山說:“實際上,我非常讚同。侯朝宗說的雖然非常有理,但也不過是正常人的思維。隻重得,而失去了勢。而取天下,最重要的卻是一個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