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第四十五章 分歧(1 / 3)

“大家都來了。”看到幾乎整個陳留的地方政務係統的官員都過來了,這些可都是脾氣古怪的大爺,斷斷得罪不得。高原立即換上一副笑容,“快坐,快坐,衛兵,抬些椅子過來。”

所謂地方政務,按照高原的分工,這些人大多處理地方行政,主要工作就是征收稅款、地方刑獄、春種秋收、征調民夫,以及……地方風化。反正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高原不想做也做不好的事情。

這些家夥的來源也五花八門,有讀書人、山人、明朝降官、地方豪族和大中地主。雖然對這批人很不感冒,但高原不得不承認,這些人代表著當時最先進的生產力和最先進的文化,地方上要想不出亂子,還不得不靠他們。你總不可能讓軍官們拿著刀子到地方上去征稅和組織勞役吧?

因此,文官們糾結在一起,倒成為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這些人的行事準則秉承的還是儒家修身、齊家、治國的那一套,以前既然在明朝的科舉製度內找不到出路,就不得不轉換一個思路,索性投靠了高原集團。在嚐試到權利的美味之後,這些儒生知識分子已經鐵心跟著高原幹,可以說身家性命都綁在高原身上了。在他們看來,陳留集團不但是高原的,也是他們的。利益集團的榮辱得失可同他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很明顯,高原的北進同後金精銳決戰的軍事計劃不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

荀宗文是河南本地人,又是高原的老人,很自然地成為眾文官之首,被推出來向高原發難。

高原所住的房間雖然大,但到處都堆放著書籍和文件,顯得很淩亂。衛兵也是整理了好半天才清理出一個空位,又搬來幾根長凳,這才將這十幾個大人安置完畢。

等大家安靜下來,高原剛要張嘴,荀宗文首先跳了出來。他怒氣衝衝地說:“高將軍,你剛才說要叫人捆我去殺頭,不麻煩你,荀宗文現在就在這裏,快將我綁了去吧!”

高原有些尷尬,他剛才說的也不過是氣話,老實說,他平時對這個剛直的夫子頗多畏懼,一看到人,心中已有些怯了。笑著說:“荀先生你也真是的,我哪裏說過這話了?高原自起兵以來,你就做了我的僚屬,平日裏也多有教益。我尊敬你還來不及,哪裏還會說這樣的話?”

見高原不提這茬,荀宗文臉上的怒氣平息了許多,“反正我不同意出兵河北。”

“對,我們不同意。”

“出兵河北得不償失,太冒險了。”

“毫無意義的,毫無意義。”

“為什麼要出兵河北?”

……

一見荀宗文起了頭,眾文官七嘴吧舌地鬧了起來。

高原隻感覺一陣頭疼,忙按了按手,“大家別鬧了,一個一個說,你們這麼吵,我什麼也聽不清。荀先生,出兵河北同東虜作戰的想法三個月前我也同你說過。當時你也沒反對,怎麼現在又有異議?”

“此一時,彼一時也。當時我也是思慮不周,這才沒有反對。但現在的情形是,我軍過河作戰不合適。”荀宗文起身一拱手:“高將軍,出兵河北毫無意義,理由有兩點:一,河北殘破,大軍北上,不能就地補給,後勤供應上困難重重。這仗一打,也不是三五天就能分出勝負的,到時我軍糧草供給跟不上,隻怕就是一個慘敗的結局。”

高原淡淡道:“後勤上麵的確有些困難,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最多讓負責後勤的人員多跑些路,多征用些人罷了。”

荀宗文繼續道:“其二,將軍以前不是說過,凡戰總要講究一個戰略目的。總體來說,所有的戰略不外乎兩個出發點:廣其地,奪其財。我剛才說過了,河北殘破,我同東虜作戰,即便打退敵人,也得不到什麼好處。就算能夠順利拿到幾個州府,擴大我領地和人口。可將軍想過沒有,河北靠近京畿,曆來都是朝廷防禦重點,後金有屢屢入寇。若我軍勢力進入河北,必將受到朝廷的重點打擊。戰略回旋餘地太小。不合適不合適。若將軍執意出兵河北,除非……”

高原問:“除非什麼?”

“除非接受朝廷招安,以勤王的名義入衛京城。”

還真是一個頑固的投降派呀!高原有些光火,臉色開始難看起來。

還沒等高原發怒,那群文官中又有人不依荀宗文了。一個文官跳了出來,“荀先生,你這話就不對了。我陳留局麵如此之好,自當裂土封建,難不成還要將這一切交給朝中大老揉捏不成?”

荀宗文也是發怒:“你懂什麼?”

那文官見荀宗文麵色不善,直接坐下,抬頭望著天花板翻白眼,尤自道:“未聞有力強者投降力弱者,滑之大稽也!”

這人高原是認識的,原本是江南的一個山人。說起山人這個職業,也算是明末一個特殊的職業。山人本指那些不求仕進的化外高人,到明末,卻已經蛻變成一種拋棄儒學,不參加科舉,完全轉入娛適自我的人生。更有甚者,則流於清客可寄食者一類。

既然是寄食者,出遊就是他主要的特征了。他們出遊一是遊山玩水,二是遊於巨室大戶之門,其生活來源也來自達官貴人。

此人其實本無特殊才能,來陳留之後,被傅山看中,強行拉去做官。剛開始,這家夥還有些抗拒,幹了兩個月,覺得這工作也不錯,也就上了高原的賊船。

他雖然沒什麼本事,卻喜歡嘩眾取寵,而挑戰上位者的權威卻是個出風頭的好時機,既然荀宗文是文官頭,不反對他,又能反對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