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至情至性的《垓下歌》(1 / 2)

在垓下合圍之前,項羽給我們的印象,一直是個鐵錚錚的漢子。他身形高大,表情威嚴,易於發怒,霸氣十足。總之,他是一個性格豪爽的人。他完全憑感覺做事,兩軍陣前毫不含糊,有著超人一等的自信。隻是在戰爭的最後階段,項羽稍稍流露出那麼一點點焦躁。這是性情使然,因為他本就不是拖泥帶水的人,他喜歡快刀斬亂麻的爽快。

當然,他也有一點點對戰爭的厭倦,猶如時下忙碌的白領,做完一天工作回家,歪倒在床上,不想說話、不想任何事,隻想靜靜地待上一刻,出上一會兒神。所以,鴻溝議和後,項羽立刻起營拔寨,回軍彭城,想去享受那份闊別已久的安逸。但是項羽想錯了,戰爭遠未結束。劉邦終於背信棄義,撕毀合約,將戰爭推向了高潮,也把項羽推到了死亡線上。在垓下,項羽終於走入了人生的困境,他多年來緊繃著的情感也一下子迸發出來,他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他的豪邁人生,也毫不掩飾地盡顯了他的孤獨與脆弱。

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處。人都有脆弱的一麵,不管這人外表是多麼地強悍。也許,越是強悍的人,其內心會更加脆弱,因為他們的脆弱一直被外表的強悍包裹著、掩飾著,不易被人察覺。或者他們更願意以強悍的形象示人,而不願輕易將那種脆弱表露出來。不管哪一種,我們都不能不承認:那種脆弱一直都實實在在地存在著。隻是積蓄久了,當它爆發時,會來得異常猛烈,猛烈到你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一個傲骨錚錚的鐵血男兒,他的名字是強者。為了讓強者更強,他們會不斷給自己施加壓力,直到自己不能承受為止。就像壓彎駱駝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隻有在那一刻,他們才會表現出孤獨落寞,表現出脆弱的柔情。

項羽被劉邦、韓信、彭越軍團三方合圍在垓下,“兵少食盡”,晚上卻突然聽得“四麵皆楚歌”(劉邦是鐵了心要整死項羽,大晚上的也不睡覺)。項羽驚醒,問左右:“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難道我們楚國都被劉邦占領了嗎?為什麼這麼多楚國人在唱歌呢。於是披衣下床,在帳中飲酒。

項羽的家鄉觀念是很濃厚的,當初韓生建議他定都關中,他堅持要回彭城,所以這種鄉音很容易引起項羽的共鳴。此情此景,項羽終於感受到一個無法挽回的戰爭結局,他一手締造起來的楚國基業即將付之東流。多年來,他的豪情被一點點打壓,奔波的疲倦,對戰爭的厭煩,對爾虞我詐的反感,不斷催生著他內心的孤獨和淒涼。

接下來的場景,更像是一出煽情的情感劇。他不是一個人在喝酒,陪著他的還有虞姬,他最喜歡的女人,還有左右侍從。幾個人都不說話,遠處的楚歌杳渺空靈,遊絲若現,帳內卻顯得異常安靜。不同於白天的金戈鐵馬、揮戟揚鞭,現在的項羽,更像一個長久漂泊在外,突然回到家中乍見父母的大男孩,一個需要溫暖和嗬護的大男孩。

三五盞過後,項羽悲從中來,唱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聲音渾厚而略帶哽咽,在寂靜的夜晚顯得悲壯而淒涼。

項羽最心愛的東西,是一匹叫作烏騅的戰馬,這匹馬跟隨他征戰南北,承載著他所有的威風和榮耀。還有他心愛的女人,虞姬,也像他的戰馬一樣,始終陪伴,不離左右。如今,“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八麵威風,即將成為過眼雲煙,所有的一切都將不複存在。心愛的戰馬沒有辦法,心愛的女人也沒有辦法,隻能給予他心靈上的一點慰藉而已。

這是項羽內心情感淋漓徹底的一次展示,他完全褪去了一直以來的偽裝,將火熱的內心赤裸裸展現出來。在反複吟唱的歌聲中,在“可奈何”“奈若何”的歎息聲中,項羽潸然淚下……一個男人,而且是一個曾經頂天立地、叱吒九州的大男人,現在卻像孩子一般無助,這是多麼的無奈,又是多麼的讓人心疼啊。

鐵漢柔情,會給人以強烈的感官衝擊。身邊人無不被其感染,於是“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在一片哽咽涕零聲中,劇情達到了高潮,也迎來了項羽一生中內心最為低潮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