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352章 偷得浮生半日閑(四千五百字)(3 / 3)

“嗬嗬,大少爺,出門在外,就將就點吧!剛才你不還看見老陳有客人?不過蘇麵比起渝州的麵條,確實大有不同!”大妞聞言,睜開了雙眼,看了看一臉不滿的楚城幕,好笑的搖了搖頭,回答道。

談話間,兩人加快了腳步,往鎮上的方向走去。楚城幕前世曾經來這邊的一家叫做“於家”的麵館吃過一次,當時那家麵館的口味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就是不知這個時候來這裏,那家麵館有沒有在。

楚城幕的運氣不錯,前世他吃過一次的麵館這時候就已經開店了。

走進店裏,不大的麵館收拾得很幹淨,已經坐了七八桌人,僅餘下一張桌子還空著,楚城幕見狀領著仲卿卿和苟東賜在那張桌子坐了下來。

老板還是楚城幕前世記憶中那個,是個小胖子,笑起來就露出單個小酒窩,不過看起來比記憶中年輕了不少,也少了兩撇小胡子,生得一副和氣生財的好模樣,見楚城幕等人坐了下來,笑眯眯的打了個招呼,又匆匆走回了後廚。

江州人的麵條之所以吃起來別有風味,其實秘密全在湯裏,根據麵的不同,選用的原料也不一樣。比如說最常吃的燜肉麵、鱔絲麵和爆魚麵,大都選用雞肉,豬肉,牛骨頭,鱔魚骨等原材料,放進大鍋煮至酥爛,然後撈出底料,隻留下清湯,澆在麵裏吃起來脆嫩相交,鮮甜味美。

楚城幕三人坐下後,見一個腰間纏著粗布圍裙的小婦人正在鄰桌收拾碗筷,倒也不急著催促。因為此時的麵條已經下鍋,隻需要等到麵條出鍋的時候,再點餐什麼口味兒也來得及。

等了不多時,楚城幕看小婦人已經收拾的差不多了,這才開口問道:“老板娘,麵條還沒下好?”

小婦人掀開後廚的門簾看了一眼,笑眯眯的拿了一張菜單放到楚城幕麵前,說道:

“來哉來哉,點嘛!”

楚城幕聞言,抬頭看了看仲卿卿,想到她之前來過這裏幾次,就把菜單遞給了她,笑道:

“你來點吧,美食家!讓我這個渝州土包子長長見識。”

大妞聞言,皺了皺鼻子,也不看菜單,笑道:

“看不起誰呢?老板娘,來四碗麵,陽春麵,魚麵,肉麵,再來一碗魚肉雙澆,肉要去皮,魚要肚襠。雙澆和魚麵的湯多些,麵少些。陽春和肉麵要麵多些,湯少些。狗胖子有啥忌口的不?不忌口的話就都加蔥花……對了,澆頭另放!”

“要末來哉,帶麵本色飛澆紅兩鮮末兩兩碗,輕麵重澆,重麵輕澆,免青寬湯。硬麵一穿頭,澆頭擺個渡。”

麵容清秀的老板娘唱了一個堂響,回身走進了後廚,軟糯細綿的吳話離裹藏著江南水鄉獨特的韻味。

原本打算顯露一手的楚城幕照例一個字兒都沒聽懂,反倒讓大妞和老板娘弄得一愣一愣的。隻是這次還不等他把求助的目光看向苟東賜,仲卿卿就笑著解釋道:

“兩兩加起來就是四,四的發音通死,店家嫌晦氣,所以換了個叫法。”

“那輕麵重澆,重麵清澆這些呢?”楚城幕饒有興致道。

“輕麵重澆自然是說麵少湯多咯!重麵清澆自然就是反過來的意思了。我記得渝州以前也有這種堂響吧?”仲卿卿笑道。

楚城幕聞言笑著點了點頭,道:“很多年沒聽過了。”

說起各種民俗,在座三人沒有誰比仲卿卿這個長了一張老外臉卻對各種古跡老事興趣頗濃的大妞更懂。

就等麵這麼會兒功夫,大妞就把好幾個關於麵條的典故衝楚城幕娓娓道來,麵條還沒上桌,就為楚城幕平添了三份胃口。

等了不多一會兒,老板娘把四碗麵條端上桌,胃口大開的楚城幕幾下就把自己那份魚麵給吃了個湯水皆盡,清白的魚湯順喉而下,當真是一口嚐盡了蘇麵的鮮美。

吃過麵條,楚城幕結過賬,心滿意足的摸了摸肚子,這才領著大妞和還有些沒吃飽的苟東賜一起往山莊走去。

午後的太湖波光粼粼,刷刷的薄浪衝刷著長滿了青苔的岸堤,遠處的白了頭的蘆葦更在湖麵吹來的微風的輕拂下搖曳著嬌柔的身姿,伴隨著四處遊客的笑鬧聲,仿佛為這煙波浩渺的太湖,平添了一曲悠揚婉轉的吳語小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