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雲下單後,並且交待了交易時間,也就是後半夜某塊空地上,她就退出了手機商場。
接著,她撩開車簾,走下馬車,來到劉訊麵道:
“木材我已經買好了,到時候商家會送貨過來的。”
當時劉訊十分吃驚:“李大姐,這種時候,你從哪裏買來的木材啊?”
“這自然是我人脈廣,之前就說好的。”
頓了頓,李雲又道:“不過現在我們還有另一個問題,有了木材,土也可以到附近去挖。”
反正土是不要錢的,隻需要做好模具,就能做土坯磚。
“我們現在需要弄一個瓦窯,用來燒製青瓦。”
一提到燒製青瓦,劉訊卻是極有信心道:
“沒問題,這件事情我來負責就行。”
劉訊去召集了十幾個青壯年,大家一起動手壘瓦窯。
很快,不過一天的功夫,瓦窯壘好了。
這千乘縣裏麵,應該有賣模具的,隻要把模具買到,或是自己自製都行。
就能把泥製瓦片做好,再放到瓦窯裏去燒製了。
按照一戶房屋就需要幾千匹青瓦。
這前期的準備工作可不少。
而現在,他們根本沒有什麼地方可以睡,可以遮風擋雨。
所以隻能席地而眠。
但一想到,將來的某一天,他們可以住上青瓦蓋的屋頂,有房子住,每個人都像打了雞血似的,活躍極了。
李雲不能一直在工地上耽誤。
當天後半夜的時候,她來到手機下單時提到的地點,看到了碼得整整齊齊的木材。
這些木材在手機上下單,每一根木材的單價是十文錢,其實並不便宜。
這裏有五千根木材,李雲就花了五兩銀子。
既然要修起一大片村落,李雲明白,需要花錢的地方可還多著呢。
不過她不能長時間守在建築工地上,這裏的活兒就留給那些流民做。
大家的一日三餐,也由李雲出錢,大家出力,自己做。
從千乘縣的米行購進不少糙米,大約上萬石。
幾乎把縣裏的糧食都給買空了。
之所以是糙米,是因為這個時代的打米技術也就這樣。
想要吃到精米實在是不容易。
有糙米就不錯了。
還有麵粉,是那種黑不溜秋的,大概兩文錢就能買到幾斤的。
但李雲需要的量大,老板又給她優惠了些。
這些麵口感肯定不太好,但處在這個時代,也隻能將就。
能吃飽穿暖,就應該感謝老天了。
又去各大賣各類副食品的店,把油,鹽等物資也一一買齊。
再雇了好幾輛馬車運到了建築工地。
女子當中,婉娘就成了負責人,還有劉訊的老婆,李翠花和她一起,兩個人也算有商有量。
古代人大多吃兩頓。
所以吃上午飯的時候,是太陽漸漸升起來的時候。
這個時代,大部分人在幹很多重體力活,吃東西就得實在一點。
所以李翠花和婉娘便決定,上午這頓飯,一定給大家做最實在的。
弄一個野菜湯。
這些野菜是廣大勞動婦女好不容易從別處挖來的。
接著就是用糙麵蒸窩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