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最容易莫過於做形勢報告。把成績與收獲列舉充分,把問題與不足點到為止,報告就算做完了,皆大歡喜,大家一笑了之。
也有人說,最不容易的莫過於做形勢報告。一般不是大領導、大學者、大專家很難有資格來講和敢講。這個時候,倒不完全是能力的問題了,而是身份與地位更為重要。這也是回避不了的“中國特色”。
這些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盡然。中國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形勢判斷,中國社會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形勢判斷。
本書就是我對當代中國發展的形勢分析,本引言就是我對當代中國社會形勢的一些基本看法的提煉。
我分析形勢不講成績與問題,而是講變化。講當代中國社會發生了、出現了、麵臨著什麼樣的變化。這些變化對於當代中國來說,對於當代中國的執政者來說,對於當代中國的普通民眾來說,又意味著什麼?
給予我勇氣與動力的是一個共產黨人對信仰的堅守,一個學者對理性的信賴,一個中國人對自己國家與民眾最真摯的感情。
世界形勢紛紜變幻,這是我們常說的一句話。這變化既體現在政壇人物走馬燈似的你方唱罷我登場,也體現在東方西方、大國小國恩怨情仇剪不斷理還亂。但我們今天講的變化不是或不主要是這些細節的變化,而是講這些細節變化背後反映出來的、或者說是由這些細節變化日積月累而形成的深層次的變化——國際格局的變化。更進一步講,不是就國際格局講國際格局,而是著眼於國際格局變化對於當代中國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看,以下三個變化我們不得不予以高度重視:
(一)國際格局從兩極對峙變化為一超多強,中國被假想為一極站到了美國的對麵
60多年前,在中國共產黨人奪取勝利、取得政權的前夕,毛澤東在從平山西柏坡走向北平的路上,講了一句很有意味的話:我們要另起爐灶,打掃幹淨屋子再請客。這是一句再普通不過的大白話。但這句話卻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對外關係大思路的集中體現。什麼意思?就是新中國要開始考慮如何把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切勢力從中國的國土上趕出去,把蘇聯老大哥請進來。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當時“一邊倒”戰略。
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戰略選擇?這就涉及當時的國際格局問題。從上個世紀40年代開始到90年代左右,整個世界分成了兩大陣營,以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陣營。這兩大陣營基本上涵蓋了當時所有的國家和政治團體,少有例外。在這樣的世界格局大背景下,作為共產國際成員之一的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新生的、尚不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作為一個與美英等資本主義國家有著截然不同意識形態的共產黨政權,最佳或者唯一的選擇也隻能是與蘇聯老大哥站在一起。有蘇聯老大哥這棵大樹,我們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搭一搭便車。“大樹底下好乘涼嘛”。而且我們當時還堅信社會主義的東風一定能壓倒資本主義的西風。選擇上風向也是情理之中。正所謂好風憑借力,助我搞建設。
但一段時間後,由於各種利害因素的錯綜複雜以及表現出來的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認識的衝突,中蘇雙方關係急劇惡化,昔日兄弟一時間反目成仇。怎麼辦?在國際關係中畢竟要有一定的回旋空間,否則對我們國家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顯示出了高超的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
乒乓外交,先是派中國乒乓球隊出訪美國,緊接著通過“小球撬動大球”,一個暗示,美國總統尼克鬆就高高興興地不遠萬裏來到北京。
這裏邊有兩個細節很值得我們琢磨,一個是尼克鬆在首都機場下飛機的時候,老遠就把手伸得長長的要與周恩來總理握手,我們的總理則很有風度而又沉穩地將手擱在了腰間。記者拍下了這一經典的鏡頭,發向全世界的同時,也傳達了這樣的信息,在中美建交方麵美國的態度是積極的,也就是說中國不是“剃頭挑子一頭熱”。第二個細節是毛澤東在書房穿著睡衣會見了尼克鬆。大國外交,尤其是首腦外交,禮儀至關重要。我們一些小人物與外賓打交道,外事部門都要反複強調禮節、禮節,叮囑什麼“外事無小事”之類的話。但我們注意到尼克鬆不僅不以為忤,反而更見親密。
我們知道,當時的中國無論是經濟實力、政治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與今日的中國不可同日而語,昨弱而今強。但今天我們正式邀請都很難做到說讓一個現任美國總統到中國來他就來。可當時的中國和當時的中國共產黨人做到了。而且來了之後還取得了突破性的收獲,中美聯合公報簽署了,中美在對峙20多年後正式建交了。
為什麼?也是基於當時兩極對峙的格局。美國看得很清楚,盡管中國的力量在各方麵都不算強大,但在當時美蘇兩大陣營微妙平衡的狀況下,任何一方力量的微小變化,都可能並且確實會改變微妙的平衡,力量增加的一方會馬上占上風,而力量減弱的一方則會處於下風。中國棄蘇聯而近美國正是這一平衡變與不變的關鍵所在。有的學者稱當時的中美建交構成了中美蘇“大三角”的世界格局,這一評價有些過高,不僅當時的中國,即使現在的中國也很難稱之為一極;但這一評價又很有它的道理並且符合當時的客觀事實,這就是在特定的曆史環境和世界格局中,“四兩撥千斤”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力的。
兩極對峙的格局,還使世界總體態勢保持了出奇的平靜和安定。這兩極中的任何一極,不論是蘇聯還是美國,無論在經濟實力、政治實力還是軍事實力方麵都是勢均力敵或者大體相當的,尤其是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導致的軍事力量的膨脹和現代毀滅性武器如原子彈、氫彈的裝備,使得任何一極都沒能力、沒把握在率先挑起爭端引發戰爭後能獲取利益,且不承擔代價全身而退。先不說全球核武庫的威力,若僅僅是美蘇兩國核武庫中1/3的武器爆炸,就足以毀滅地球20次。在這樣的情況下,盡管兩大陣營互相叫罵,宣傳言語上不共戴天,恨不得將對方碎屍萬段,但事實是你沒死我也活得好好的。可是,上個世紀90年代前後,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發生了重大變化,一夜之間共產黨的政權在這些國家垮台了。這一變化,不同的人、不同的群體肯定會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對於中國共產黨人來說,這一變化卻是相當不利的。這不完全是、甚至根本不是因為大家都是共產黨的情感因素,而是這一變化帶來的對於中國共產黨人相當不利的國際格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