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可以打開心靈的窗戶,書籍是人類的最好朋友,閱讀讓您開闊眼界,開拓思維,精彩的圖書可以啟迪智慧,讓米花在線書庫成為您的好朋友吧!/
和道聽途說的不同,真正認識鄧文迪的人幾乎都覺得她比一個海歸看上去更加中國化。她總是很快樂、自由隨意,讓身邊的人很快就會忘記她著名的丈夫。與此同時,她的招牌笑容能讓人發自內心地喜歡上這個活潑開朗、真誠大方的Wendi——這個獨特到直接用漢語拚音拚寫的英文名,冥冥中一直默默書寫著鄧文迪心中那剪不斷的中國情結。
“放棄該放棄的是無奈;放棄不該放棄的是無能;不放棄該放棄的是無知;不放棄不該放棄的是執著。”這是一條廣為流傳的哲理,鄧文迪就是這樣安排自己的人生的。
著名作家畢淑敏在《永別的藝術》一文中提到,一些日本女性到了中年,就已經開始淡定地規劃死亡等一係列問題,並把以後用不上的東西及時清理掉,以免過世後給家人增添麻煩,讓睹物思情的親人沉浸在痛苦中。§米§花§在§線§書§庫§bo
而在我國,想必大部分女人聽了都會感到驚訝:她們怎麼就確定很多東西今後一定用不上了?她們都是“預言帝”嗎?
當然不是,換一個角度看問題,這樣的女人是聰明的,她們懂得取舍,敢於放棄,就像鄧文迪一樣。
不隻是默多克在離婚協議書中說他們的婚姻已無法挽回,身為當事人,鄧文迪一定比上了年紀的老默更清楚婚姻現狀。所以,她不再掙紮,而是痛快地接受對方的離婚條件,卸下“默多克”的夫姓,重新回到中國。
※鄧文迪失敗了?
針對離婚事件,有人說鄧文迪這個“千年小三”在美國摸爬滾打修行多年,最終還是失敗了。
就算是失敗,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更不能和一事無成畫上等號。在鄧文迪的人生字典裏,“失敗”有時是因為吃了一點悶虧,對對方作出了妥協或讓步,“失敗”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退”的智慧。
從某種意義而言,失敗和成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沒有經曆過失敗,也就不會成功,這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對於曆經風雨的女性來說不難理解,但往往難以接受。一方麵,出於心理需求,女人走到人生的這個階段,不隻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愛護,更希望獲得認可,實現自我價值;另一方麵,出於麵子,女人不希望麵對失敗。試想,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可以麵不改色甚至有些頑皮地站在大眾麵前,接受媒體審判,如果是一個上了年紀的女人麵對眾人的指責或許就不可能做到若無其事了。
因此,鄧文迪不僅學會了看淡成功,更懂得看淡失敗。如果隻是因為錯過了月亮就哭泣,那麼,你會錯失群星的璀璨!與其說是遭遇失敗,不如說是某些幹擾因素阻礙了你人生的目標,你甘心自己的目標如此脆弱不堪、一擊即中嗎?失敗對某些人是不起作用的,比如鄧文迪。因為她能在失敗過後重新審視自己,看自己是否在大方向上走錯了路,不要跟著感覺走,得過且過,那樣等你走到下一個路口,很可能再次摔跤。失敗後不應是更加迷茫,而是更加清晰前方的路。
如果走錯了路就要及時轉彎,重新確立目標,若方向正確,也有可能前方道路上石子太多而自己沒注意到,這時就需要為自己點亮一盞燈,付諸行動,排除幹擾,大膽地邁向下一個路口。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對失敗作何處理,都要調整好心態,放下失敗的心理包袱,坦然地接受它,麵對自己,爭取早日從失敗的陰影裏走出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