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高層次做人才能成事 (1)(1 / 2)

——不為人察的高層次做人秘訣

一個人隻有懂得了如何高層次做人,才能做成事,將事情做好。高層次做人,我們就要學會低調,本色去做人,真誠去做人。圓通之中不失智慧,圓滑之中不失真誠。這樣,我們才能進入“高層次”這個行列,才能真正地把事情做對、做好!

1.低調做人,才能高調成事

人們常說,做人要懂得謙虛,不要炫耀自己。這裏所說的謙虛,其實就是低調。俗話說:“水滿則溢,月盈則虧。”隻有懂得低調做人,才能真正做到把握事物的度,從而高調成事。

商紂王荒淫無道、暴虐殘忍是眾所周知的,在這樣的君王身邊用“伴君如伴虎”這句話形容是再貼切不過了。有一次,商紂王長夜大飲,最後昏醉不知道是白天還是晚上,於是便問左右的侍者,侍者“盡不知也”。於是,商紂王問賢人箕子。箕子自然深深懂得“一國皆不知,而我獨知之,普其危矣”,於是,不得不學著紂王裝作昏醉,辭以“醉而不知。”

箕子可以說深知低調做人的道理,這才免於滅頂之災,保證了自身的安全。

隋朝的隋煬帝殘暴之名是眾所周知的,隋末,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反抗隋朝的殘暴統治。當時,隋朝的許多官員甚至也紛紛倒戈,將矛頭轉向朝廷。隋煬帝本來就是一個疑心很重的人,加上很多朝廷官員竟然投靠起義軍,所以,他對朝中大臣,特別是外藩重臣,更是疑心很重,小心防範。

唐國公李淵曾擔任過中央和地方官,不管到哪裏,他都會結識當地很多英雄豪傑,所以,聲望很高,很多人都聞名來歸附他。這樣,很多人都替李淵擔心,因為隋煬帝肯定會對他有所猜忌。

巧的是隋煬帝下詔讓李淵去晉見他。李淵當時也正好病了,沒有前去拜見隋煬帝,隋煬帝自然是非常不高興,對李淵的疑心更重了。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煬帝的一個妃子,隋煬帝找來這個妃子詢問李淵的情況,王氏說李淵病了,隋煬帝又問:“會死嗎?”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李淵的耳朵裏,李淵變得更加謹慎,他知道隋煬帝早晚是要除掉他的,但是,又不能立即起事,因為兵力不足,隻能等待時機,養精蓄銳。於是,他故意收賄賂,整日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暗地裏還大肆張揚,故意把自己的名聲敗壞掉,以迷惑隋煬帝。隋煬帝聽到李淵的傳聞,果然對李淵放心了。

假如李淵當初聽到隋煬帝的話之後,大怒之下采取兵變,而不是自毀聲譽,低調做人,則有可能被隋煬帝視為大敵,那麼,李淵起事就會因準備不足、時機不成熟而走向失敗。

做人要學會低調,不能太早把自己的底牌亮出來,不然會走向失敗的邊緣。羽翼未豐,要懂得低調做人。《易經》乾卦中的“潛龍在淵”,說的就是君子要待時而動,要學會低調,不可輕舉妄動,這樣才能保存自己。

公元616年,李淵被隋煬帝封為太原留守,突厥數萬兵馬多次進攻太原,李淵部將王康達帶領千餘人出戰,幾乎全部陣亡。李淵巧用疑兵之計,將突厥兵嚇跑。但是,突厥支持郭子和、薛舉等起兵鬧事,李淵難以控製局麵,而且隨時都有可能被隋煬帝問失責之罪。

當時,很多人都認為李淵一定會與突厥決一死戰。但是李淵竟然派劉文靜為特使,向突厥俯首稱臣,並且將大量的金銀珠寶送給始畢可汗。

李淵為什麼不報仇反而向突厥稱臣呢?因為,他對天下大勢看得很清楚,隋朝氣數已盡,李淵決定兵變。而太原盡管是一個軍事要塞,但是,並不是起兵的理想地點,隻能進入關中,有了穩定的大後方,這樣才能出兵爭奪天下,而太原卻也不能丟,因為它是根據地。那麼,該怎樣保住太原呢?

當時,李淵僅有三四萬人馬,駐守太原,應付突厥,這是重要方麵,但是,還得奉令追剿起義軍,自然是兵力不足。如果要進軍關中,自然要帶走大量兵馬,而太原卻又不能空虛。左右兩難,李淵最後還是想出了良策。那就是和親政策,讓突厥“坐受寶貨”,李淵俯首稱臣。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李淵的和親政策果然讓始畢可汗與李淵修好,而且李淵還得到了突厥的資助。始畢可汗送給李淵很多馬匹及士兵,李淵又大量采購馬匹,這樣就為李淵建立一支富有戰鬥力的突厥騎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大爭天下時一個重要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