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感同身受,學會寬容——做人最寶貴的成本 (1)(2 / 2)

這是一個發生在“二戰”時期的故事。

在森林中兩支部隊展開了遭遇戰。結果,一支部隊被打散了。兩個來自同一個小鎮的戰士,無法聯係上大部隊,在激戰中隻能互相照顧、彼此不分,最終安全地擺脫了敵人。但是,兩個人在森林裏迷路了,他們走得非常艱難,在困難中依然沒有忘記相互鼓勵和安慰。

十多天很快過去了,他們依然沒有回到部隊,但是,讓他們感到幸運的是,他們打死了一隻路過的鹿,他們可以依靠吃鹿肉勉強再度過幾天。但是,戰火所在之處,隻是一片焦土,就是在森林裏,也很少見到什麼動物,鹿肉越來越少,僅剩下的一些鹿肉,就在年輕戰士的背上。

有一天,他們遇到了一小股敵人,經過激戰,兩個人利用在森林裏的優勢,全身而退,巧妙地避開了追擊的敵人。但是,就在他們兩個人以為到了安全地點的時候,隻聽見一聲槍響,走在前麵的年輕戰士趴在了地上,沒有打中要害,打中了肩膀。後麵的戰友趕忙跑過來,抱著戰友的身體,邊流淚,邊給戰友包紮傷口。

當天晚上,那個沒有受傷的戰士一直叨念著自己的母親,兩眼直勾勾的。這兩個戰士都認為生命快要到盡頭了,但是,他們誰也沒有動身邊的鹿肉。

熬過了艱難的一夜,第二天,他們聯係上了部隊,重新回到了隊伍當中。

30多年過去了,那位受到襲擊的戰士安德森說:“其實,我早就知道那一槍是誰開的,是我的戰友。去年的時候,他就已經去世了。

“當年,他抱著我為我包紮傷口的時候,我的手碰到他發熱的槍管,但是,我並沒有恨他,當天晚上我就寬恕了他。

“我知道他為什麼向我開槍,因為他想獨吞我身上剩下的不多的鹿肉,但是,我知道他活下來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他的母親。

“從那以後的30多年中,我從來沒有提過這件事,假裝不知道是他開的槍。戰爭對人類來說太殘酷了,他最終沒有能夠見他母親最後一麵,我和他一起去拜祭了他的母親。

“在他母親的墓前,他跪在我麵前,請求我原諒他。我知道他想說什麼,我沒有讓他說下去。此後的20多年,我們一直是朋友,因為,我沒有任何理由不去原諒他。”

很多時候,寬容就是放下。一個人能夠對別人的固執己見、自以為是、傲慢無禮、狂妄無知有所寬容,但是,卻很難做到寬容那些惡意的誹謗甚至是致命的傷害。但是,隻有學會寬容,以德報怨,世界才會少一些不幸,我們才能夠回歸溫馨、仁慈、友善與祥和,這才是寬容的至高境界。寬容別人,小事情見素質見修養,大事情中見氣度見胸懷見境界,見層次。

總之,“寧讓人負我,我絕不負人”這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哲學,隻有學會寬容,學會理解,世界才會更美麗,生活才會更美好。

【智慧點睛】

“寧讓人負我,我絕不負人”,這是一種寬容別人成全自己的為人處世的哲學,這也是低成本做事的一種有效策略,隻有寬容,才能聚集更多的力量,隻有寬容才能讓我們做事的時候更順利。“寧讓人負我,我絕不負人”,這也是高層次做人的重要內容,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

3.寬容別人,成全自己

寬容是什麼?寬容是理解,寬容是愛,寬容是仁,寬容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

生活需要寬容,世界需要是寬容。有了寬容,我們的胸懷才能像大海那樣遼闊,有了寬容,我們的世界才會充滿幸福和愛,有了寬容,成功才會離我們更近一點。平凡的寬容中孕育著偉大,偉人的寬容體現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

一天早上,發明大王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終於完成了一個電燈泡。那是愛迪生和助手們忙了一天一夜的成果,每個人都非常高興。

愛迪生讓助手們都回去休息了,隻留下一個年輕的助手,讓他把製作好的這個燈泡拿到樓上的另一個實驗室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