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有所為,有所不為——為人處事有準則(2 / 3)

小李不得不再次跑到市場,過了一會兒回來說:“賣土豆的一共隻有三家。”

經理又問:“那他們三家每家的價格都是多少呢?”

小李一聽有點傻了,不得不再一次跑到市場上詢問了三家土豆的價格。

經理沒有再問小李問題,而是讓小李把小王找來,對小王交代了同樣的任務。小王從市場上回來沒等經理問就說:“市場上有三家賣土豆的,價格分別為兩毛、兩毛五、三毛。”經理聽完後,非常滿意地點了點頭。

小王離開後,經理問正在發愣的小李說:“現在你知道我為什麼提升小王了嗎?”

做人做事成功的秘訣就是比別人多做一點。做好分內工作以後,多想一點,多做一點,要想有所為,就要全心全力。

美國《時代周刊》一位著名的總編,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一個星期隻有6美元的可憐收入。為什麼他能夠在後來的日子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呢?在他的日記中

他在日記中寫道:“在我的夥伴們進入劇院的時候,我一定要在房間裏學習;在他們早早入睡的時候,我還得學習。”就這樣,他每天堅持工作13~14個小時,正是他比別人每天多做一點,多學一點,這才讓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陳安之在他的《成功全集》中有這樣一段話:“我發現一個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行動的次數比別人多。我發現我之所以在三十歲之內創造出非常驚人的成績,是因為我行動的次數比任何人都要多。”

一個成功的推銷員在總結他的成功經驗時,用了一句非常簡單的話:“你想要比別人優秀,就必須堅持每天比別人多訪問5個客戶。”

“比別人多做一點”,這是一種堅持和執著,也是成功者的秘訣。“比別人多做一點”更是一種勇氣和智慧,它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不管做什麼事,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我們還要多想一點,多做一點,這樣才能為自己創造更多成功的機會,才會一步步靠近成功。

【智慧點睛】

有所為,是高層次做人的特征。不管在什麼行業,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高層次的人總能比別人做得好,做得成功。這其中的原因就是,比別人多做一點,比別人多想一點。隻要我們堅持在平凡的崗位上“每天多做一點”,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置身於“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人生的價值也就會得到充分的體現,這也是高層次做人的終極目標。

3.有所為,有所不為,方能為所欲為

有所為,這是很多人的渴望和夢想;有所不為,這是很多人臨死時的懺悔。有所為雖然是每個人所渴望、所向往的,但是,很多事卻不可為,隻有懂得有所不為,才`能做到有所為。

有所為,有所不為,說到底就是得與失的關係。隻有放棄一些東西,才能收獲更多的東西。比如說,一個人要過一條峽穀,峽穀之間隻有一座獨木橋,而且獨木橋年久失修,隻能承受一個人的重量,不能多帶一點東西。而要過獨木橋的這個人身上背著一千兩黃金,後麵有一群狼正在朝他趕來。

這個時候,他該怎麼做?

隻能放棄黃金,自己走過獨木橋。這樣才能保全性命,保全性命才能賺更多的黃金。

為人處世也是這樣,要想有所為,那就需要做到有所不為,這樣才能有更大的作為。

在《聊齋誌異》中,有這樣一則耐人尋味的故事:有兩個牧童跑進深山,在深山中的一個狼窩裏發現了兩隻小狼崽。於是,兩個人各抱一隻狼崽。由於怕老狼從後麵追來,兩個人決定先爬上大樹,兩個牧童分別爬上了兩棵大樹,兩棵樹之間相距幾十步遠。

沒過多久,老狼找到了他們。這個時候,一個牧童掐小狼的耳朵,小狼自然嚎叫連天,老狼聽到後馬上跑到樹下麵,在樹下亂抓亂咬。過了片刻,在另一棵樹上抱著小狼的牧童擰小狼的腿,而這隻小狼也不斷嚎叫,老狼聽到後不得不趕去……就這樣,老狼在兩個牧童的戲耍中累得氣絕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