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小聰明和大智慧——吃虧是福,虧小方能贏大(1 / 2)

高層次做人一定要能吃虧,得失心太重,就會舍本逐末,最後可能一無所得。人生一世,一切歸於虛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如果斤斤計較,隻能給自己增加痛苦。看淡得失,學會吃虧,方能享受到小虧大得的驚喜。

1.月盈則虧,水滿則溢

很多時候,必要的吃虧,未必不是件好事,千金散盡還複來,不能總是放不開那些蠅頭小利,隻有學會吃虧才能有所得。就像月亮一樣,圓了就該缺了;像杯子一樣,水滿了,不倒出來一些,就不可能再倒水進去一樣。

石崇是晉朝出了名的富豪,官至衛尉,富可敵國。當時,有一個叫孫秀的高官看上了石崇的財富,多次暗示石崇貢獻一些財富,但是,石崇不願意吃虧,於是裝聾作啞,故意不理,為此,孫秀懷恨在心。

石崇有一個妾叫綠珠,有傾國傾城之貌,石崇非常寵愛綠珠。有一次,孫秀看到了綠珠,於是,無恥地向石崇索要綠珠,石崇自然無法忍痛割愛,斷然拒絕了孫秀的要求,孫秀對石崇就更加嫉恨了。

後來,淮南王司馬允意圖謀反作亂被抓,而主審此案的人正是孫秀。孫秀利用權力之便,乘機誣陷石崇是司馬允作亂的同黨,就這樣,石崇被孫秀陷害,進了監獄。

臨死,石崇一聲長歎:“那些家夥是看上了我的財產啊!”行刑的人問他:“早知如此,當初何不早把它們送人?!”石崇無言以對。石崇被正法後,家產自然被孫秀據為己有。

石崇就是因為不能吃小虧,最終卻吃了大虧,連性命都丟了,錢財自然也無法帶走。相反,那些肯吃虧的人,雖然吃了小虧,卻贏得了很多好處。

1908年,美國有一個年輕人叫希爾,竟然接受一項不可思議的挑戰,而挑戰者竟然是全國最富有的人,這個挑戰就是,不要任何報酬,免費為這位富翁工作20年。從表麵上來說,希爾好像是吃了很大的虧,畢竟,年輕的時候可以說是年富力強、最能創造財富的一個重要時期,對一生的影響都是至關重要的,但是,事實上,從後麵的結局看來,希爾所得到的,比他付出的要多得多。

故事的經過是這樣的:

年輕的拿破侖·希爾去采訪鋼鐵大王卡耐基,希望能夠知道卡耐基的成功秘訣。卡耐基覺得拿破侖·希爾非常有才華,非常欣賞他,於是,卡耐基對希爾說:“我向你挑戰,在今後的20年裏,你把你的全部時間都用在研究美國人的成功哲學上,然後總結出一個結論,但是,有一個條件:我可以寫介紹信為你引薦這些人,但是,我不會付給你任何酬勞,你願意接受嗎?”

盡管沒有任何酬勞,但是希爾接受了挑戰。在那之後的20年中,希爾走訪了當時美國最富有的500名成功人士,總結出了一係列的成功經驗,而這些成功經驗就是震驚世界的《成功定律》一書,而希爾也成為了羅斯福總統的顧問。

希爾為什麼成功了?因為他懂得“吃虧”。希爾回憶的時候是這樣說的:“全國最富有的人讓我為他工作20年,但是,一點報酬都沒有。對大多數人來說,這簡直是一個非常荒謬的想法,都會因為太吃虧而推辭的,但是,我卻沒有這麼想,我覺得隻有能吃這個虧,才會有不可限量的前途。”

大凡肯吃小虧的人都是睿智的。那些為了一點點小利與人爭執的人才是愚蠢的,這種人總是計較得失,卻失多得少。那些不計較吃虧的人才會得到不多,能夠理解“吃虧是福”的人是睿智的,能夠參透“做人要吃虧”中的禪機的人,才會真正等來人生的轉機,成功之門也會為他打開。

【智慧點睛】

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吃虧,不是所有人的都能放棄眼前的利益,而那些果斷放棄眼前的利益、看似吃虧的人,卻在退讓中成就了自己的完美人生,完成了自己的輝煌事業。“難得糊塗”與“吃虧是福”廣為流傳,是家喻戶曉的處世哲學。月盈則虧,水滿則溢,虧是為了圓滿,虧了當下,成就將來。

2.不計一時得失,方能做成大事

愛耍小聰明的人特別看重眼前的利益,把一時的得失看得很重,他們看不到長遠利益,自然很難做成大事;而那些不計較一時得失的人,果斷放棄眼前的利益,最終贏得了長遠的利益。

不計一時得失,這也是高層次做人的重要內容,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重要原則,是成大事者必備的素質,原價銷售法的創始者就是這樣一個人。

島村芳雄曾經隻是一個一貧如洗的店員,現在是日本東京島村產業公司及丸芳物產公司董事長。他是如何獲得成功的呢?這就不得不說他創造的著名的“原價銷售法”,他就是利用這種方法,成為日本一位著名的產業大亨的。

島村芳雄剛到東京的時候,他的工作就是在一家包裝材料廠當店員,薪水非常少,經常會囊中空空。

有一天,島村芳雄正在街上漫無目的地閑逛。無意中,他發現了一個情況,很多人都提著一個紙袋,這紙袋是商店用來給顧客裝東西用的。他很快就看出這種紙袋的價值,這種紙袋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一種流行。他認定這種這種紙袋會風行一時,於是,想出了一個賺錢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