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朝一日,會有人記得他的識人之明,閻立本感慨地想,多少年後,恐怕世人仍會當他是個畫師,而狄仁傑卻不同,勢必在大唐的朝堂上綻放熠熠光芒。
不可阻擋。
狄仁傑平反時,石摩訶被奪職查辦,安師通靠狄仁傑籌錢贖罪,安曼誣告被定罪。
諸事安定。到了晚間,閻立本與狄仁傑約在凝香閣喝酒。
狄仁傑敬酒三杯,謝過閻立本洗冤提攜之情,忍不住問起今晚要傳授的技藝。閻立本見他殷殷期盼,便說出昔日所習的一項絕技來。
“我年少時,混跡坊市觀看藝人百戲,被我發現幾個聾啞藝人的一門本事,最合衙門的人學會。”閻立本故作神秘,笑道,“你猜猜,是什麼?”
狄仁傑聽他提及“聾啞”二字,心念急轉,忽然恍悟道:“莫非是讀唇術?”
閻立本拍案歎息:“你呀,太過聰慧,讓我賣個關子不成?”
狄仁傑不好意思地摸頭,閻立本哈哈大笑,心情愉快地道:“你說得沒錯,正是讀唇術,他們無法交談傾聽,就算全用手勢比劃,有時也要錯會意。因此聾啞藝人之間,流傳一種讀唇秘法,善唇語者即使遠離他人,也能解讀出唇語的內容。”
狄仁傑低頭思忖片刻,又道:“可是,大唐有各族語言,又有各地方言,包羅萬象,讀唇語可不簡單。”
“不錯,藝人所授的隻是基礎的唇語訣竅,況且很多時候,你未必在一個人的正麵,僅憑側臉骨骼肌肉的起伏,要猜測對方所說的話,難上加難。”閻立本微笑,諄諄教導,“但若是你能破解其中難關,則普天之下,眾聲喧嘩,都在你的眼中。”
狄仁傑怦然心動。修得這門絕技,跟蹤嫌犯或是調查案情,都有數不清的好處,乃至防患於未然,揭破諸多隱秘真相……的確是專門為執法者打造的秘術。可是難度顯而易見,除了大唐各地方言外,突厥語、鮮卑語、粟特語、吐火羅語、吐蕃語、高麗語等等諸族語言,縱以狄仁傑之能,也僅掌握少數幾種。
他呼出一口長氣,肅然地道:“請工部大人賜教。”
閻立本畫人極重神態氣韻,對人物表情的纖微變化,熟爛於心。因此他教授的讀唇術,比起聾啞百戲藝人的術法高明不少,甚至詳盡地告訴狄仁傑,一個人姿態動作背後隱藏的種種涵義,一顰一笑,一言一行的背後,都可以揭開好大一篇文章。
狄仁傑如醍醐灌頂,眼前看到一片新天地。法曹辦案,往往要識人於細微處,從蛛絲馬跡尋找嫌犯的破綻。如今,受閻立本的指點,從前模模糊糊憑借直覺和觀察力拿人的經驗,有了更多道理的支持。狄仁傑越聽越是欽佩,閻工部說的不僅是讀唇術,也不僅是畫人的訣竅,而是對人性人心的解讀,超越技藝的道法。
一老一少,一個說得起勁,一個聽得入神,一說就是大半時辰。眼看坊市即將關閉,狄仁傑取錢吩咐夥計去隔壁邸店定下客房,一副通宵學藝的架勢。
閻立本說了大概,笑嗬嗬地停下。
“光說不練,學不久長。”他指了外麵星星點點的萬家燈火,“隨我去街上走走,看老百姓都在說些什麼。”
狄仁傑欣然從命,兩人漫步街巷,細細體會民情。
賣花女匆忙回家,對一籃的鮮花生出哀怨。吟哦輕念的士子,今日讀到一首好詩。繡花女不小心紮到了手,隔壁包子鋪的夥計靦腆地勸慰。遠處傳來小孩子的啼哭,咿咿呀呀討要糕點,軟綿綿的童音飄浮在夜風中……
世人百態,芸芸眾生,如鮮活畫卷,讓人看見平凡之美。
讀唇術就像為狄仁傑貼身打造,精通多族語言的他,從衣飾舉止辨認出一個人的身份地位後,很快順利解讀出對方的話語。偶有小錯,在閻立本的提點下,錯過一次就不會再犯。
通天神探就此練就一雙慧目,閻立本驚喜見證了一個奇才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