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禍兮福兮(3 / 3)

藺仁基堆起笑容,上下打量狄仁傑,看得他不好意思,方才嗬嗬笑道:“你早就可以成家,不知狄家長輩可有打算?”

狄家老宅在並州陽曲縣,但狄仁傑之父狄知遜任蜀中夔州長史,與他兩地為官,平時書信往來。對於狄家媳婦,父母雖有操心,仍要他自己做主。畢竟夔州與並州相隔逾兩千裏,一般人家不欲女兒遠嫁,狄知遜要他就近尋覓門當戶對的人家。狄仁傑在並州為官時日不長,一來尚無娶妻之念,二來未留心誰家有適齡女子,此事就耽擱了下來。

狄仁傑行禮道:“多謝長史掛懷,家嚴未有安排。”他心下狐疑,難道藺長史是說親來了?

藺仁基笑道:“如此就好,李司馬家有愛女三娘,年方十六,正合說與你為媒。”

“我不日要赴洛陽,李司馬不怕她遠嫁嗎?”狄仁傑自命灑脫,碰上婚事卻也尷尬,硬了頭皮問道。

“不錯,李家確實有此顧慮。但李司馬愛才,他和我皆信你此去洛陽,將一飛衝天。”藺仁基微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要不是我女早已出嫁,我也想招你為婿。”

“大人過獎。在下謝過兩位厚愛。”狄仁傑想了想,正色對藺仁基說道,“洛陽一行,沒有大人想象得這般容易。朝堂上政局多變,大理寺也是藏龍臥虎之地,狄某雖有閻工部舉薦,但那裏盡是皇親國戚,動輒得咎,未必就是坦途。”

他點到即止,藺仁基聽出端倪,狄仁傑對洛陽的朝局不是很樂觀。

藺仁基聯想起近年來武後塵囂日上的氣焰,想到大理寺是個微妙的官署,武後處置叛臣逆臣都會交由那裏發落,心中不由打了個突。一旦狄仁傑觸怒武後,家人難免遭罪,即使看去一片風光的前程,也有隱憂埋伏。

藺仁基想到這裏沉吟起來,一時忘了與他回話。

狄仁傑確實不想牽扯太多情愛之事。他與李家三娘素未謀麵,毫無根基,驟然間要他做出決定,實在勉強。何況在他心底,幻想過的佳人,不必容色傾城,卻須溫柔賢淑,知書達禮,明了世事。李家三娘養在深閨,掌上明珠般長大,休說風浪,隻怕連挫折也沒經曆過。

洛陽等待他的,即使不是風刀霜劍,也不會是和風細雨。

他不僅是讀書人,更是腳踏實地的幹吏,明察秋毫的神探。他的心上人,須是一位賢內助,與他靈犀相通,誌趣相投。

狄仁傑明白,這樣的女子很難尋覓,他唯有謝過藺仁基與李孝廉的好意。

“你顧慮得有理。”藺仁基歎息,老實說,此事本就倉促,朝堂情勢多變,一動不如一靜。“我會替你分說,即便不成,我與李司馬也想結這份情誼。並州是狄參軍故裏,可要時常回來看看。”

狄仁傑悵然應了。

他心有壯誌欲高飛,可離開並州,確有一絲不舍。

藺仁基的話,令他想到很多。能與他情投意合的女子,不知身在何處?洛陽人文薈萃,物傑地靈,或許,他真能在那裏,邂逅理想中的佳人。

這場秘密談話被藺仁基原封不動轉告李孝廉,李司馬雖有愛才之意,對狄仁傑所言卻深為讚同,思忖良久後放棄了前念。此事傳出後,其他動了念頭的人家紛紛偃旗息鼓,狄仁傑耳根清淨下來。

狄仁傑,終於要踏出宦海生涯關鍵的一步,進入兩京朝堂。臨行前,他忽然憶起那個神秘的道士。如果對方所說無錯,數次牢獄之災,已應驗了一回,其他的莫非要應在洛陽?

他笑了笑,身為法曹,又將去大理寺,牢獄於他親如寓所,此生就算拘役在其中又何妨?禍兮福兮?但求無愧於心。

就這樣,隨著狄仁傑趕赴洛陽,之前遙在天邊的武後與睿姬,終於與他有了交集。命中注定的相逢,就像鋒利的寶劍,尋到般配的劍鞘。

隻有武後才能駕馭這柄鋒利的劍,隻有睿姬才能收納這桀驁不馴的劍光。

這是風雲際會,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