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的資本幽靈
曆史總是令人淚流滿麵。
現實離我們很近,我卻無法用心靈去感受,冰冷地令人窒息。曆史離我們很遙遠,我卻可以用心靈去對話,因為我們沒有距離。
我一直徘徊在現實與曆史的時空隧道之中,一直想寫一本關於資本決定國家命運的書,卻一直難以落筆。是寫現在?還是過去?沉浸在五千年曆史的燦爛輝煌中,我們一直在迷失著自我,驕傲的曆史已然成為我們民族的包袱,我們失去的不僅是昨天的華彩,更是現代文明的先機。現實的筆觸總是令人一聲歎息,追逐紛亂的腳步,卻難以跨越世俗的籬笆牆。
《帝國之殤》就是截取了時空隧道的一個片段——晚清最後三十年。晚清帝國的滅亡距今已經百年曆史,離我們很遠,也很近。教科書告訴我們,那一段曆史是滿洲八旗的腐朽無能,辛亥革命的輝煌,北洋政府的操蛋。一個禮崩樂壞、黑暗專製的黃昏,誰才是真正的命運操盤者?資本幽靈?專製威權?專製之權與資本勾結注定那是最肮髒的時代,因為權力成為利益的奴隸,最終變異成國家怪獸,利益集團的做大,老百姓必將遭遇洪水猛獸。
最壞的時代,理想總是那樣奢侈,總有一群人會將靈魂交給魔鬼,拯救這個讓他們傷心欲絕的國家。當英國人的炮艦敲開了晚清的大門,愛新覺羅王朝的暮氣令整個帝國陷入恐慌與迷茫,以恭親王、李鴻章、左宗棠為首的一幫王公貴胄掀起的改革浪潮也隨之席卷而來,金融強國的夢想燃燒著他們的激情。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太後、皇帝、親王、勳臣、商人、海歸各色人等紛紛粉墨登場,這場慘烈的政治博弈首先從航運業的改革開始,隨後逐步擴張到以鋼鐵、煤炭為首的大工業,改革的巨輪推動著日趨沒落的帝國,邁向了以鐵路、金融為首的整體改革時代,這是一個超越想象的改革之夢。
資本快速地在腐爛的帝國肌體裏奔跑,專製的政體猶如地府的幽靈,瘋狂地吸取改革的血液,權力握住了資本的咽喉。當恭親王奕,漢族武裝集團的勳臣左宗棠、李鴻章一個個離開人世,風雨飄搖的帝國麵臨權力的交替,皇權與相權的鬥爭左右著改革的步伐。
失衡的政治改革最終成為經濟改革的包袱,吞噬了資本的所有激情。當人們瘋狂地沉溺於外國莊家的陷阱之中,伸向資本的權力之手已經難以收回。大量的國有資金在股市中灰飛煙滅,資源配置失衡引發的信心杠杆崩盤,在股市的檸檬效應影響下,專製者的決策失效,使整個國家陷入了迷茫之中,武昌起義的一聲槍響,宣告了這場改革終以付諸東流而收場。
曆史總是令人唏噓,當我們回望那一段紛亂的曆史,就會發現曆史是一場永不落幕的活話劇,生旦淨末醜從未在這個舞台上離開,因為改革在不斷地重複昨天的故事。辛亥革命一百多年後,出版《帝國之殤》,我希望從資本的角度再現晚清那一段風雲激蕩的曆史。
在這裏,首先感謝鵬力丹心的總經理容敬先生,是他的辛勤奔走令《帝國之殤》得以順利出版。對北京時代光華圖書有限公司和鷺江出版社表示誠摯的謝意,是他們的慧眼讓本書獲得了出版的機會。我感謝我所有的朋友,謝謝你們的支持,也期待你們提出更多寶貴的批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