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帝國漢陽諜戰(6)(1 / 2)

資本控製大冶鐵礦的陰謀計劃兩度擱淺,已經從大冶鐵礦拖回鐵礦石的八幡製鐵所已經承擔起日本振興重工業,挽救經濟危機的複興曆史性任務。伊藤博文機關算盡,在下台後的第二十二天,日本陸軍司大臣桂太郎奪走了政權的指揮棒,伊藤博文費盡心機將大冶鐵礦的礦石拖回八幡製鐵所,等著開爐冶煉,也隻有空留給桂太郎內閣實現鋼鐵強國的夢想。沒想到1901年11月18日,日本遭遇了一個低級的錯誤,世界性的尷尬。盛宣懷很快就得到消息,伊藤博文為了找出熔爐門打不開的技術問題,將因汙職辭職的原東京帝國大學教授野呂景義招回八幡製鐵所。在明治維新初期,為了打擊貪汙腐敗,不管你貪汙款項多少,隻要屬實就沒得商量,無論是維新元老還是政治新星,隻有一個結果那就是下課走人。日本的嚴刑峻法之下依然有教授貪汙,所以張之洞用空皮箱蒙來的典當銀子被手下人貪汙也就再正常不過,腐敗哪裏都有,更何況集權專製體製下的權力饑渴還會直接刺激權力尋租呢?野呂景義對伊藤博文的特赦感激得一塌糊塗,一出來就整天埋在實驗室搞科研找問題,很快野呂景義還真找出了問題的症候,伊藤博文跟張之洞一樣犯了一個低級錯誤。也許是日本人的貪婪讓他們吞下了惡果,八幡製鐵所采購的英國熔鐵爐和當初漢陽鐵廠采購的一樣,愚蠢的伊藤博文派出的間諜居然沒有將這麼低級的錯誤信息回饋給八幡製鐵所,用了從大冶鐵礦運回去的鐵礦石,熔爐門打不開也就在情理之中。伊藤博文是有苦難言,還不好意思找大清帝國的麻煩,但轉念一想,設備的投資是固定的,而大冶鐵礦的鐵礦石含鐵量那麼豐富,隻要改進熔爐,就能長期霸用大冶鐵礦的礦石。

八幡製鐵所的失敗讓日本內閣非常的恐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與漢陽鐵廠簽訂的《煤鐵互換合同》的一期時間為五年,從1899年4月簽訂之後原本是十五年,張之洞從中幹涉將其修改為一期五年,也就是說五年之後合同對漢陽鐵廠再無約束能力。1902年12月27日,當時的日本外務大臣小村壽太郎給日本駐上海總領事小田切萬壽之助發來密電,八幡製鐵所的問題還沒有徹底排除,合同五年到期的話,之前的合同就跟廢紙一樣,日本的製鐵所事業必受大挫,所以希望在商定期限屆滿前,日本能夠繼續掌控大冶鐵礦的權利。小村壽太郎再次提出通過貸款的方式掌控大冶鐵礦,政府會全力支持。1903年3月初,大間諜西澤公雄得到絕密消息,盛宣懷在和德國金融機構洽談一筆四百萬馬克的借款,德國人胃口太大,要盛宣懷將招商局、漢陽鐵廠、大冶鐵礦三處資產進行抵押,盛宣懷一直沒有點頭。

小村壽太郎接到密電一下子就跳起來,德國人看來一直對大冶鐵礦沒有死心,三年前在石灰窯江麵甚至不惜調動軍艦要驅逐大間諜西澤公雄,之前主動提供給萍鄉煤礦五百萬馬克的貸款授信,這一次八幡製鐵所已經跟漢陽鐵廠簽訂了煤鐵互售合同,德國人卻提出要大冶鐵礦抵押貸款,這顯然是挑釁,要打擊日本製鐵業,鉗製日本民族工業複興。庚子年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愚蠢的德國人衝向大清皇帝的龍椅,要過過當皇帝的癮,又是參觀又是照相的。務實的日本軍人在大間諜、日軍司令官福島安正的菊花刀指引下,直奔大清帝國戶部藏銀子的庫房,將二百五十萬兩雪花銀三下五除二就給抬到日本人的軍營,白花花的銀子擺在軍營裏,心裏踏實,現在那些銀子還在大藏省的庫房裏躺著。大清帝國的官員們不是一個勁地嚷嚷“以夷製夷”嗎?現在我就要用你大清帝國的錢來給漢陽鐵廠放貸款,還要你把漢陽鐵廠、大冶鐵礦一幹鋼鐵產業抵押給我,二百五十萬兩大清帝國的銀子足以滅掉日耳曼人那四百萬馬克。小村壽太郎打定主意後趕緊召集內閣成員以及八幡製鐵所的官員磋商貸款問題。

小村壽太郎是鐵了心要通過貸款套牢漢陽鐵廠,派出小田切萬壽之助與日本駐華公使內田康哉分別在上海、北京兩地對盛宣懷進行輪番轟炸。日本政府願意出麵做通銀行工作,讓其對漢陽鐵廠貸款三百萬日元,但是漢陽鐵廠除了鐵礦之外,其附屬鐵道、建築物及機器等一切物件也都必須作為借款抵押,貸款期三十年,在貸款期內貸款方不得再抵押與他國政府或私人。大清帝國總理衙門已經改組成外務部,政務督導大臣奕劻一接到盛宣懷與日本人的談判彙報,看到要將礦山以及機器什麼的都抵押了,奕劻剛剛收到袁世凱反映的開平礦務局龍旗事件,心裏根本就沒有底,於是馬上將盛宣懷叫到跟前,對盛宣懷說:“礦山運路作為擔保,甚有流弊。”外務部不同意,盛宣懷隻好立即找到小田切,說政府不同意抵押,我們的借款可能不行了。小田切萬壽之助一聽是大清帝國的外務部不同意,頓時來了精神,給盛宣懷大講國際慣例,說一般幾萬元都要擔保,而這一次漢陽鐵廠是借三百萬日元,隻隨便指一座山來擔保,你們大清還要怎麼樣?你們1883年金融危機的時候發現的很多礦山根本就是假的,我們還沒有提出抵押物風險大,你們倒擔心起來。退一萬步講,德國人的四百萬馬克還要你們拿招商局的產業同時抵押,我們日本的資方已經非常的寬容,你們外務部的人懂不懂抵押貸款的規矩?小田切萬壽之助態度堅決:“恕難遵刪。”盛宣懷擔心這樣自己最後到外務部不好交差,現在漢陽鐵廠確實需要一筆巨額資金來運轉。張之洞一聽德國人和日本人盯上大冶鐵礦石,知道自己如果一時書生意氣,盲目上馬好大喜功,已經投入五百多萬兩銀子的漢陽鐵廠要是真的在自己手上垮掉,自己就成了大清帝國真正的罪人。甲午海戰之後,清流派張之洞在朝野的分量越來越重,盛宣懷之所以拉出張之洞當擋箭牌,是因為無論是張之洞對漢陽鐵廠的情感,還是他個人在帝國的威望,都能夠應付外務部的那一幫官老爺。盛宣懷思前想後,特意找到張之洞請示,張之洞根本沒有想到日本人的借款抵押是一個侵占大冶鐵礦的圈套,經過盛宣懷一通忽悠,就告訴盛宣懷:“凡借洋款,必須作保,況得道灣山廠運路,係商購開,雖指山作保,亦與大局無妨,更無窒礙。”有了張之洞的話,盛宣懷再次上奏外務部,奕劻也隻有勉強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