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帝國漢陽諜戰(6)(2 / 2)

日本人在年限問題上做了手腳,企圖一改之前的五年期限,提出鐵礦石的價格保持期限跟貸款期限一樣長,每次都要談判實在耗費人力物力,幹脆就三十年不變吧。盛宣懷稀裏糊塗答應了日本人提出的礦價三十年不變,這個方案一上報外務部,剛剛到歐美考察過洋務的奕劻家大公子、禦前大臣載振覺得有點不對勁,提醒盛宣懷無論是煤礦還是鐵礦,隨著開采的時間越長,礦井的深度越深,開采的成本就會越大,三十年價格不變保護了日本人的權益,損害了大清帝國的利益。盛宣懷一琢磨,看來這個浪蕩商部部長說得有道理,今後采掘越深,工費越大,與其規定三十年價格不變,不如改為每五年商定一次,他這才向日方提出礦石價格改為每五年商定一次。小村壽太郎不斷給小田切萬壽之助與內田康哉密電,一定要堅守十年商定一次的底線。盛宣懷隻得作出讓步,但是日本人還提出了大冶鐵礦必須聘請日本技師,盛宣懷深知外國技師有著強大的國家背景,根本無法駕馭,拒絕了日本人的要求。小田切萬壽之助忽悠盛宣懷說大冶鐵礦聘請日本技師,但是管理權還在盛宣懷手上,盛宣懷這才放心答應下來。幾個來回下來,大框架終於搞定,盛宣懷將與日方草簽的合同呈送給張之洞,心裏還琢磨著每年用六萬噸鐵礦石還款付息不劃算,六萬噸隻夠支付利息,這樣一來三十年之後五百四十萬日元的利息還了,可是三百萬日元的本還沒有還,德國的時維禮·沙伊特魏勒普不是說大冶鐵礦可以挖千年嗎?幹嗎每年不多賣一些鐵礦石給日本,等本息全支付了,大冶鐵礦就完全收歸大清帝國所有。

日本人一聽合同已經草簽就高興壞了。野呂景義已經基本找出了熔爐問題,主要原因是熔爐出現問題。日本人一直籌劃著八幡製鐵所重新點火之後加大之前每年五萬噸的鐵礦石的原料采購規模,現在大冶的鐵礦石正好能夠滿足將來八幡製鐵所的鐵礦石需求。1904年11月28日,盛宣懷與日本製鐵所代表小田切、日本興業銀行理事井上辰九郎在上海簽訂了《大冶購運礦石預借礦價正合同》,漢陽鐵廠借款三百萬日元。日本人的陰謀終於得逞,日本興業銀行的貸款資金事實上是日本主管財政的大藏省,將日本政府投入鋼鐵建設的財政資金存到興業銀行而得來的,漢陽鐵廠取得的日本銀行貸款實為日本政府貸款。1904年7月,日本八幡製鐵所改造後的第一號高爐重新點火成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野呂景義死後,日本的鐵軌大麵積斷裂,氣急敗壞的日本天皇命令野呂景義的學生,冒著酷暑奔赴全國查找再次失敗的原因。而大清帝國擁有的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帝國賴以救國複興的鋼鐵企業漢陽鐵廠,從此淪落日本人的魔掌之中。

從李鴻章設計了釜底抽薪策略,利用資本空心術與張之洞展開一場政治博弈之後,國有企業漢陽鐵廠注定會是一個資本貧血兒,先天性的生理缺陷在德國跟日本秘密間諜戰逼迫下,張之洞跑步實施大躍進戰略,而集權製造成的權力饑渴大大地刺激了腐敗的發生。當張之洞為融資挖空心思,到最後不得不利用典當潛規則(然而令人失望之極的是,用空皮箱從當鋪當回來的銀子還被一個小小的候補知縣給貪汙了)的時候,一直虎視眈眈的日本人迅速插手漢陽鐵礦,無情地加速了極度貧血的帝國資本的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