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7年,英王威廉四世卒,侄女維多利亞嗣位,在位65年(1837-1901),為英國黃金時代。
1839年6月,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1840年6月28日,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
1850年正月,清宣宗,即道光帝愛新覺羅旻寧卒,其子清文宗,即鹹豐帝愛新覺羅奕詝嗣位。
1851年,洪秀全領導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稱天王。封楊秀清東王、蕭朝貴西王、馮雲山南王、韋昌輝北王、石達開翼王。洪仁玕則獲封為軍師、幹王,一度總理朝政。1856年發生天京事變,1864年起義失敗。
1857年正月,鹹豐帝立懿妃葉赫那拉為貴妃(即後之慈禧太後,西太後)。
1856—1860年,英法聯軍發動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與俄、美、英、法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鹹豐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
1861年7月,鹹豐帝於熱河病卒,其子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即同治帝嗣位,年6歲。
1861年,辛酉政變,又稱祺祥政變或北京政變,為鹹豐帝病死後,慈禧太後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的一次宮廷政變。從此,慈禧、慈安兩太後開始垂簾聽政。
1867—1869年,左宗棠鎮壓陝西撚軍、回民起義軍。
19世紀60—90年代,清政府興辦洋務,史稱洋務運動。
1871年,俄國出兵侵占中國伊犁地區。1875年,清政府命陝甘總督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討伐阿古柏,規複新疆。
1872年,兩江總督曾國藩卒。
1874年,清穆宗載淳(同治帝)卒,族弟載湉(光緒帝)嗣位,即清德宗,年4歲,鈕祜祿(東太後、慈安太後),那拉(西太後、慈禧太後)兩太後再垂簾聽政。
1881年,沙皇亞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其子尼古拉二世繼位(1881-1918)。
1882年,朝鮮內亂,國內維新派組新黨,與舊黨大院君李是應衝突,國王李熙妃閔氏(明成皇後)及其族複專橫,與李是應不睦。李是應遂唆兵變。清廷派軍支援。
1883年,法國發動侵略越南和中國的中法戰爭。法軍統帥為庫爾貝(孤拔),最終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簽訂《中法新約》。
1894年,日本發動侵略朝鮮和中國的中日甲午戰爭。以1894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最終簽訂中日《馬關條約》。
1895年,康有為率同梁啟超等數千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皇帝,反對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1896年6月3日,沙俄利用中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的困境﹐藉口“共同防禦”日本﹐誘迫清政府簽訂《禦敵互相援助條約》。又稱《防禦同盟條約》,即《中俄密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