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附錄:大事記(2 / 2)

1898年,光緒皇帝下詔變法,史稱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和“維新變法”。最終慈禧太後等發動政變,光緒被囚,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外逃,戊戌六君子被斬首示眾。

1899—1900年,義和團運動。又稱庚子事變,以“扶清滅洋”為口號,是針對西方在華人士包括在華傳教士及中國基督徒進行的大規模群眾暴力運動。

1900年,八國聯軍(英、美、法、俄、日、德、意、奧)侵華,除日、美外,六國恣行奸淫燒殺,縱火焚頤和園,慈禧太後挾光緒帝逃往陝西西安。最終簽訂《辛醜條約》。

1900年7月6日,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大舉入侵中國東北。沙俄除參加八國聯軍共同行動外,還單獨出兵,欲侵占東三省。11月,脅迫奉天將軍增祺簽訂《奉天交地暫且章程》。

1901年9月,李鴻章卒,山東巡撫袁世凱繼任直隸總督。

1901年10月,慈禧太後由西安至開封,因遭內外強烈反對,被迫停止廢黜光緒帝、改立大阿哥溥儁之計劃。是月,八國聯軍撤出北京。

1901年,清政府開始推行“新政”,史稱清末新政或庚子新政。主要內容有籌措軍餉,訓練新兵;振興商務,獎勵實業,設立商部;廢除科舉,育才興學;改革官製,整頓吏治等。

1901年12月,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卒,在位64年,為英王在位最久者,其子愛德華七世嗣位。

1905年,清五大臣鎮國公載澤、戶部侍郎戴鴻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撫端方、商部右丞紹英,赴各國考察。7月,五出洋大臣起程,至正陽門車站,革命黨吳樾以炸彈擊之,五大臣無恙,而吳樾炸死。

1906年,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改良派發起立憲運動。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因砒霜中毒而暴崩,翌日慈禧太後因病而逝,多認為係慈禧太後命醫師下毒致光緒死。

1908年11月,光緒帝之侄愛新覺羅溥儀,即宣統帝即位,年3歲,生父醇親王載灃任攝政王。

1911年2月,革命黨汪兆銘(精衛)、黃複生於北京謀以炸藥殺攝政王載灃,炸藥為巡警發現,逮汪、黃二人,處無期徒刑。後3日,革命黨溫生才以短槍刺斃廣州將軍孚琦,溫生才處死刑。

1911年4月27日,廣州黃花崗起義。

1911年5月8日,清政府實行所謂責任內閣製,因成員中皇族占多數,被稱為“皇族內閣”。直接導致反清情緒高漲,促進了民族革命的爆發。

1911年,四川發生保路運動。保路運動亦稱“鐵路風潮”。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