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絕色才女陷身魔窟終成英雄3(3 / 3)

蔣錫金如實轉述範長江高度評價關露的話,並向關露說道:“我已經請示過組織,你的作品可以發表,但是要換一個名字。”關露一聽這個條件立刻就生氣了。蔣錫金忘記了範長江的告誡,也激動起來,他帶點教訓的口吻對關露說:“你為什麼不能讓人們把關露這個名字忘掉呢?你應該考慮黨報的榮譽,不要去考慮你個人的榮譽。”關露又一次大哭起來。

除了這些事,更讓關露痛心的是她與王炳南感情生活的失敗。她與王炳南的相識還要從抗戰前說起。抗日戰爭爆發前,王炳南和他的德籍夫人王安娜住在一所獨立的小樓房內。關露是他們夫婦的房客,且與王炳南夫婦倆相處很好。抗戰開始後,王炳南夫婦先後離開上海,房子就一直交給關露代管。整個抗戰時期,他們也一直保持通信聯係。抗戰勝利後,王炳南夫婦因複雜的政治原因不得不分手。

1946年春天,王炳南跟隨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到了南京,不久就和已經到達解放區的關露聯係上了。王炳南和關露經過一段時間的書信往來深談,這兩位都在過單身生活的老朋友便互相萌生愛意,感情迅速升溫,很快進入了兩情相許境界。王炳南決定到蘇北解放區去一趟,進一步發展他和關露業已成熟的感情。對此,關露更是翹首以待。

在動身之前,王炳南按組織原則向組織彙報了自己和關露的感情以及決定要去看她的計劃。不料,組織上不同意王炳南與關露之事。組織上認為,王炳南要跟隨周恩來從事外交工作,還要與國民黨進行談判,如果他與背著“漢奸”名聲的關露結合,怕讓敵人抓住口實,不利於黨的事業。王炳南思前想後,就給關露寫了一封信,把這一切如實告知,並說明斷絕關係。原本詩人氣質很濃,在感情生活中已經屢受創傷,精神上正處於苦悶狀態的關露,在接到王炳南的切斷情絲的信件後,她所承受的打擊是十分沉重的。此後,她在個人感情生活中就再也沒有掀起過愛的波瀾。

擔任華中分局組織部長的曾山同誌後來得知關露的情況後,專門把她接到組織部談話,關露將自己在上海工作的來龍去脈進行了彙報。曾山充分肯定了她的工作,批評了她的聯係人不及時向組織上溝通,並安排她住院治病。妹妹胡繡楓此時在上海為姐姐四處奔走,請有關領導為關露寫了組織關係和證明材料。而楊帆也恰好從上海的報紙上發現一條消息:“中共上海方麵負責人談話,表示關露是共產黨員,參加‘大東亞文學者大會’是進行地下工作,為日本共產黨領導人與日本共產黨之間傳遞信件。”他迅速將報紙和自己寫的證明寄往淮陰。有了這些材料,關露的心情逐漸好起來了,組織關係也恢複了。

命運多舛 精神不朽

1949年初春,關露來到北京,經廖承誌介紹,來到華北大學(即後來的中國人民大學)第三部,擔任文學組組長。這年秋天,華北大學第三部解散,改組籌建中央戲劇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三個藝術院校。關露被調到中國鐵路總工會文學創作組,從事專職創作工作。她主動要求到基層體驗生活,並創作完成了以流浪兒童教育為題材的作品《蘋果園》。

1951年秋,關露又被調到中央電影局劇本創作所從事創作工作。不久,隨中央電影局土改工作隊,到農村搞土改。回來後,又隨電影局“五反”工作隊到上海參加“五反”工作。應該說,這段時間關露的生活過得比較平靜和安定。

但好景不長。1955年6月15日,由於受“潘楊反革命集團”的牽連,關露被逮捕,關進了秦城監獄。幾天後,她被逼迫交待敵偽時期的問題。這次入獄,關露被審查了將近兩年,寫了幾十萬字的交待材料,終因“沒有發現她有其他罪行,所以也不能予以漢奸論處”,而於1957年3月27日被釋放出獄。

出獄後不久,關露又被卷入“丁(玲)陳(企霞)反黨集團”的冤案。30年代“左聯”時期,關露和丁玲一起共事,丁玲被國民黨綁架,關露又發表過文章《女作家印象記——女戰士丁玲》“吹捧”丁玲。這次“丁陳反黨集團”一出來,無論關露怎樣交代,也難以說清她與“反黨分子”丁玲30年代在上海的關係,因此,黨籍不能恢複,工作不能安排。後來,在羅瑞卿、李克農的幫助下,總算恢複了黨籍。但不久,電影局以她沒有寫出電影劇本為由,勸她辦離退休手續,這一年,關露還不到50歲。

退休後,關露和她的好朋友馮伊涓及其丈夫畫家司徒喬一起住在香山,黨組織關係也轉到了香山,而且擔任了香山村支部書記。但“文革”開始後的1967年7月l日,關露再一次被送到秦城監獄,不得不再次一遍又一遍地寫交待材料。1975年5月20日,關露帶著滿身病痛走出了監獄,但仍“定為漢奸,不戴帽子,擬開除出黨”。

出獄後,關露一邊寫申訴材料,一邊仍舊惦記著她的創作事業。但長期的監牢生活嚴重摧殘了她的身體,加之過度勞累,1980年5月l日,關露突患腦血栓,生命垂危,經搶救雖然脫離了危險,但再也無法從床上爬起來了。

1982年3月23日,中央組織部、文化部的幾位同誌來到關露的病床前,向她宣讀了中共中央組織部的決定:“經查,關露同誌原在上海做文化工作,1939年秋開始為黨做情報工作。1942年春由組織派遣到日本大使館和海軍報道部聯合主辦的《女聲》雜誌社工作,搜集日偽情報。關露的曆史已經查清。不存在漢奸問題,‘文革’中對其構留審查是錯誤的。應予徹底平反,恢複其名譽。”曆史的冤案終於得到平反,渴望已久的願望終於得到實現。關露從心底深處鬆了口氣。

1982年12月5日,她因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服下過量的安眠藥離開了人世,終年74歲,她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關露一生忍辱負重、為黨的事業和中華民族的解放大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永遠成為後世的楷模,激勵我們奮進。

###後 記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閱了大量的報刊文章、圖書資料和網上資料,因篇幅所限有些資料不能一一列舉。在此,謹向所引用文獻資料的所有作者、編者表示衷心感謝!

附:主要參考文獻

一、範國平等著《臥底——解密“餘則成”們的潛伏檔案》,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年11月

二、葉健君、李萬青《十大紅色特工》,珠海出版社,2009年7月

三、萬東《秘密戰線上的紅色特工——李直峰傳奇》,載《江南時報》2005年12月6日

四、張家勝、王磊《打入國民黨最高層的神秘日諜》,載《文史春秋》2005年第11期

五、劉立群《魔窟孤軍——黎強打入“中統”紀實》,來源:紅岩聯線(網)

六、蘇智良《隱蔽戰線上的奇人楊登瀛》,載《縱橫》1991年第2期

七、《“三麵間諜”袁殊的紅色人生:多重身份入敵營貢獻卓越》,來源:新華網2010年3月10日(作者不詳)

八、張澤石《七月裏的石榴花——張露萍烈士傳略》,中共黨史出版社,2003年

九、葉孝慎《李克前:父親李茂堂的特殊使命是潛伏》,來博網,2009年7月26日

十、李時雨《敵營十五年》(縱橫精品叢書),來源:5D軍事網wWw.5Dmil.Com

十一、柯興《魂歸京都:關露傳》,金城出版社,2010年

十二、丁言昭《漫憶女作家叢書——關露啊關露》,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

作者

20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