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大守南陽郭君,諱芝,字公載,脩北辰之政,馳周、邵之風,歆樂唐君神靈之美,以為道重者名邵,德厚者廟尊。(仙人唐公房碑)
歆樂,乃“喜悅”、“喜樂”義。“歆”有“悅”義,《說文·欠部》段玉裁注:“歆,引申為喜悅之義。”《讀書雜誌·漢書第十四·遊俠傳》“然終不能伐其能,飲其德”王念孫案:“飲,史記作歆。歆,喜也。”歆樂,同義複詞。傳世文獻用例罕見,如宋林之奇《尚書全解》卷三《神人以和》:“樂既調矣,奏之於郊廟,則天地神祇祖考之所歆樂,而神莫不和矣。”
《漢語大詞典》收有“歆快”一詞,“歆樂”失載;“歆樂”與“歆快”同義,當據補。
【報祚】
○固始令段君夢見孫君,則存其後,就其故祠,為架廟屋,立石銘碑,春秋烝嘗,明神報祚。(楚相孫叔敖碑)
報祚,謂神享其祭祀而賜予福祚。“祚”有“福、福運”義,《國語·周語下》“永錫祚胤”韋昭注:“祚,福也。”《爾雅·釋天》“夏曰福祚”陸德明釋文:“本又作祚。祚,福也。”
《漢語大詞典》收有“報祐”一詞,“報祚”缺載;“報祚”與“報祐”一例,應據補。
【討掃】
○臨縣一載,誌在惠康,葬枯稟乏,愛育蔾蒸,討掃醜類,鰥寡是矜,杜偽養善,是忠表仁。(楚相孫叔敖碑)
討掃,即徵討掃蕩。傳世文獻中罕有其例,《太平禦覽》卷八百六十飲食部十八《餅》:“是歲五月楊盛大破姚軍於清水,九月晉師北討掃,定潁洛。”《漢語大詞典》收有“討蕩”一詞,“討掃”失載;“討掃”與“討蕩”同義,當據補。
【表績】
○念意自然,刻石銘碑,千載表績,萬古標記,福祐期思。(楚相孫叔敖碑)
表績,乃“顯揚功績”義。其他材料中例不多見,《明文海》卷二百九十一序八十二《送序》張治道《送提學孔父穀先生序》:“他日立廟堂以風動天下士,樹勳表績,為一代偉人,又非諸士子所能識,而餘言者亦末矣。”清《禦製文集二集》卷四十三《貴州副將奢牧陳巴圖魯興奎》:“良材總總,為國宣猷,寫圖表績,永示千秋。”《漢語大詞典》收有“表功”,“表績”一詞失收。
【夭殘】
○未秋截霜,稼苗夭殘。(司隸校尉楊孟文石門頌)
夭殘,猶夭折。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三十二雜脩攝《養性延命錄並序》:“若欲延年少病者,誡勿施精,施精,命夭殘。”宋楊萬裏《聞一二故人相繼而逝感歎述懷》:“富貴必速殞,郭令當夭殘。貧賤果永算,顏子壽必延。”
【功稱】
○濟陰吏士,歌述功稱,萬世常存。(濟陰太守孟鬱脩堯廟碑)
○以德綏撫,政化流行,到官□載,功稱顯著。(車騎將軍馮緄碑)
功稱,功績和聲譽。“稱”有“聲名”義,《資治通鑒·晉紀三十》“寶初為太子,有美稱”胡三省注:“稱,名譽也。”“功稱”的傳世文獻用例特少,如《宋史》卷三百十八列傳第七十九:“夏,竦除樞密使,拱辰言竦經略西師無功稱而歸,今置諸二府,何以厲世?”
【盛聲】
○故能闡令名而雲騰,揚盛聲而風布。(費鳳別碑)
盛聲,極大的聲譽。傳世文獻中也有用例,宋方大琮《帝王歌頌刻金石賦》:“眷茲聖明之盛聲,詩備寫勒在堅剛之質,德業彌彰。”明汪砢《珊瑚綱》卷一書法題跋《錢塘白珽》:“庾子山《枯樹賦》有盛聲於江左,如許小公輩皆習之。”又卷二十六名畫題跋二《李伯時臨劉商觀奕圖》:“餘意其年富學銳,方擅盛聲於時,則夷視餘澁拙。”《漢語大詞典》收有“盛名、盛譽”等詞,“盛聲”闕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