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東漢碑刻典故詞與縮略詞語(3)(2 / 3)

3.除以上兩種主要類型外,還存在兩個基數連用構成的縮略語,凡兩見,即“五三”和“三五”。例如:

○五三末兮衰在姃,秋發兮春華殆。(李翊夫人碑)

○自三五迭興,其奉山川,或在天子,或在諸侯,是以唐虞疇谘四嶽,五歲壹巡狩,皆以四時之中月,各省其方,親至其山,柴祭燔燎。(西嶽華山廟碑)

“五三”指五帝三王,“三五”謂三皇五帝也。因“五帝三王”和“三皇五帝”經常連用,故進一步減縮而成“五三”、“三五”。

二、非數縮略語

東漢碑刻中的非數縮略語用例亦不少,主要包括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的縮略。

1.人名縮略語

東漢碑刻語料稱人的時候經常用簡縮的形式,且方式靈活多樣。從語音形式上看,大多是由兩個人名縮略成一個雙音節形式的詞語,但也有由單個人名節縮而成的;從縮略方式來看,基本上是從原式中選取一個單字,或保留原詞語的首字而刪除其他字,或保留原詞語的其他字(為行文方便,簡稱非首字)而刪除首字,構成“首字+首字”、“非首字+非首字”、“首字+非首字”和“非首字+首字”等形式。

1.1“首字+首字”式。例如:

【班賈】指班固、賈逵。

○追昔劉向班賈之徒,比□萬矣。(敦煌長史武斑碑)

○桓帝時,上立博士,章文襜袘,類乎班賈。(外黃令高彪碑)

【顏閔】指顏淵、閔子騫。

○君幼□顏閔之懋質,長敷斿夏之文學,慈惠寬□,孝友玄妙。(敦煌長史武斑碑)

【唐虞】唐堯與虞舜的並稱。

○自三五迭興,其奉山川,或在天子,或在諸侯,是以唐虞疇谘四嶽,五歲壹巡狩,皆以四時之中月,各省其方,親至其山,柴祭燔燎。(西嶽華山廟碑)

【周邵】周成王時共同輔政的周公旦和召公奭的並稱。兩人分陝而治,皆有美政。

○漢中大守南陽郭君,諱芝,字公載,脩北辰之政,馳周邵之風,歆樂唐君神靈之美,以為道重者名邵,德厚者廟尊。(仙人唐公房碑)

○功參周邵,受祿於天。(三公山碑)

【曾閔】曾參與閔子騫的並稱。皆孔子弟子,以有孝行著稱。

○人有曾閔貞孝之行,四民美好,從容中節,高棞改敝,一朝而化。(楚相孫叔敖碑)

○朝有申甫之節,居則曾、閔之風。(廣漢屬國侯李翊碑)

【周孔】指周興和孔子。

○周孔至仁,弗能扞違。(富春丞張君碑)

○臣蒙厚恩,受任苻守,得在奎婁,周孔舊寓。(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

【顏原】孔子弟子顏回和原憲的並稱。

○□□□土家於平陸,君之烈祖,少以濡術,安貧樂道,履該顏原,兼脩季由,聞斯行諸,砥仁礪□□□□土。(衛尉衡方碑)

【嬴項】指嬴政和項羽。

○遭嬴項之際,高祖初起,運天符命,序秦擿楚,遂定漢基。(北軍中侯郭仲奇碑)

【黃老】

○脩黃老之術,謙守足之讓。(北軍中侯郭仲奇碑)

【秦項】

○秦項兵起,避地於此,遂留家焉。(梁相諱汎碑)

○秦項作亂,不尊圖書,倍道畔德,離敗聖輿食糧,亡於沙丘。(魯相韓勑造孔廟禮器碑)

前例指秦始皇和項羽,後例爲秦始皇和項羽的合稱,偏指秦始皇。“此所言乃秦始皇焚書坑儒之亂,而並言秦項者,蓋因項羽之暴與秦等,故連及之”(見高文《漢碑集釋》第196頁,河南大學出版社1985年。)。

【揚賈】指揚雄、賈逵。

【班杜】指班固和杜撫。《儒林杜撫傳》:“(杜)少有高才,受業於薛漢,定韓《詩》章句,後歸裏教授。”

○吟詠成章,彈翰為法,雖揚賈、班杜,弗為過也。(趙寬碑)

【巢許】巢父和許由的並稱。

○將蹈鴻涯之遐跡,紹巢許之絕軌,翔區外以舒翼,超天衢以高歭。(郭泰碑)

【冉季】冉求和仲由的合稱。冉求,字子有,亦稱冉有。仲由,字季路,一字子路。二人皆孔子弟子,長於政事。古代認為他們是為政者的楷模。

○初受業於歐陽,遂窮究於典藉,膺遊夏之文學,襄冉季之政事。(郎中鄭固碑)

【黃邵】指黃霸、召信臣。以“邵”為“召”。

【朱龔】指朱邑、龔遂。

○黃邵、朱龔兮,蓋不□□。(析裏橋郙閣頌)

【召黃】指召信臣、黃霸。

○撫二郡,踰召黃。(山陽太守祝睦碑)

【晏臧】指晏嬰和臧文仲。晏嬰,春秋齊人,字平仲,相齊景公。臧文仲,春秋魯大夫臧孫辰。

○周無振匱,亦古晏臧之次矣。(鮮於璜碑)

1.2“非首字+非首字”式。例如:

【禹稷】指夏禹與後稷。

○其富國充民,明天時,盡地力,庭堅禹稷,不能踰也。(楚相孫叔敖碑)

【參騫】孔子的學生曾參和閔子騫的並稱。兩人均為孔子的學生,長於文學。《論語·先進》:“文學:子遊,子夏。”

○朝有公卓,家有參騫,分郟之治,優隆於君。(漢成陽令唐扶頌)

○孝擬參騫,人無間伐。(富春丞張君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