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東漢碑刻典故詞與縮略詞語(3)(3 / 3)

○清過夷齊,行同參騫,以身率下,非禮不言。(漢安長陳君閣道碑)

【遊夏】子遊、子夏二人的合稱。

○小弟升高,遊荒畜積,道富財貧,君引井居餘年,雖賕舛如義合,故天應厥證,木生連理,成體一焉。(梁相孔耽神祠碑)

○初受業於歐陽,遂窮究於典藉,膺遊夏之文學,襄冉季之政事。(郎中鄭固碑)

○敘曰:於惟我君,明允廣淵,學兼遊夏,德配臧文,歿而不朽,實有立言。其言惟何?(堂溪典嵩高山石闕銘)

○於是門生汝南幹□,沛國丁直,魏郡馬萌,勃海呂圖,任城吳盛,陳留誠屯,東郡夏侯宏等三百廿人,追惟在昔,遊夏之徒,作諡宣尼。(魯峻碑)

○君幼□顏閔之懋質,長敷斿夏之文學,慈惠寬□,孝友玄妙。(敦煌長史武斑碑)

【豹產】指西門豹和子產。《史記·魏世家》:“任西門豹守鄴,而河內稱治。”又《循吏·子產傳》:“治鄭二十六年而死,丁壯號哭,老人兒啼曰:子產去我死乎,民將安歸。”

○視事四年,比縱豹產,化行如流,遷九江太守,□殘酷之刑,行循吏之道。(魯峻碑)

○政由豹產,邦□□□七州喉□,衢路委蛇,郟河阻凶,崩阤虧齧,峻峭危難。(成皋令任伯嗣碑)

【產豹】指子產和西門豹。

○垂□康,踚產豹,喪舊君以棄官。(太尉劉寬碑)

【夷齊】伯夷和叔齊的並稱。

○清過夷齊,行同參騫,以身率下,非禮不言。(漢安長陳君閣道碑)

【產奇】指子產和子奇。

○悔□令德,清越孤竹,德牟產奇,誠宜褒顯,昭其憲則,乃相與谘度諏詢,采摭謠言,刊□詩三章。(酸棗令劉熊碑)

1.3“首字+非首字”式。例如:

【顏夏】指顏淵、子夏。

○秉□□之芳刑,膺顏夏之殊行。(平都侯相蔣君碑)

【求由】即冉季,春秋時冉求和仲由的合稱。冉求,字子有,亦稱冉有。仲由,字季路,一字子路。二人皆孔子弟子,長於政事。古代認為他們是為政者的楷模。

○試守益州太守,□□□之[闕]罰,膺求由之政事,斑芳聲於國畿,理高滿之危溢。(益州太守高頤碑)

此樣式中,有一種情況值得我們注意,即縮略詞為單個人名稱的省略,例即:

【黃軒】黃帝軒轅氏的省稱。

○是以潛心黃軒,同符高宗,夢見老子,尊而祀之。(老子銘)

【晏平】即晏平仲。《史記·管晏列傳》:“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索隱:“晏,平諡,名嬰。”《論語·公冶長》:“晏平仲善於人交。”何晏集解引周氏曰:“晏,姓,平諡,名嬰。”

○攬英接秀,踵跡晏平。(衛尉衡方碑)

【季由】指仲由。仲由字季路,一字子路。

○□□□土家於平陸,君之烈祖,少以濡術,安貧樂道,履該顏原,兼脩季由,聞斯行諸,砥仁礪□□□□土。(衛尉衡方碑)

1.4“非首字+首字”式。例如:

【夷湣】指伯夷和閔子。

○階夷湣之貢,經常伯之寮,位左馮翊,先帝所尊,垂名竹帛。(衛尉衡方碑)

2.地名縮略語

東漢碑刻中的地名縮略語,或者保留首字,或者保留尾字。

2.1【首字+首字】。例如:

【荊揚】指荊州和揚州。

○[下闕]陸梁荊揚州郡[闕]弱,莫能禁禦。(太尉陳球碑)

○爾時蠻□賊胡蘭、李研等,蜂聚蛾動,剝落荊揚。(太尉陳球後碑)

【箕首】箕山和首陽山的合稱。此處借指許由、夷齊。

○君仕不為人,祿不為己,桓桓大度,體蹈箕首,當窮台緄,鬆僑協軌。(巴郡太守樊敏碑)

○庶仰箕首,微妙玄通。(敦煌長史武斑碑)

2.2【尾字+尾字】。例如:

【嶽瀆】五嶽和四瀆的並稱。

○特部行事荀斑與縣令先讜以漸補治,設中外館,圖珍琦畫,怪獸嶽瀆之精,所出禎秀,役不幹時,而功已著。(樊毅脩華嶽碑)

○亂曰:演元垂[闕],嶽瀆□兮。(巴郡太守樊敏碑)

【河嶽】黃河和五嶽的並稱。語本《詩·周頌·時邁》:“懷柔百神,及河喬嶽。”

○河嶽降祚,幼而有跲,孝弟恭肅,與性俱成。(司隸從事郭究碑)

由上可知,東漢碑刻縮略語大致表現出如下特徵:

第一,縮略語數量多且種類豐富。東漢碑刻中的縮略語的數量多達110多個,且種類豐富,既有數字式縮略語,也有非數字式縮略語;不管是數字式縮略語還是非數字式縮略語,又各自包含著多種縮略樣式。後世縮略語樣式的雛形已大體具備。

第二,縮略具有非規定性。首先表現在縮略語的同名實異和異名實同上。前者如“五經”可以指五部儒家經典,即《詩》《書》《禮》《易》《春秋》,也可指古代的五種禮製,即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後者如“三靈”與“三光”都指的是日、月、星,“秦項”與“嬴項”都指的是秦始皇和項羽。其次表現在由原詞語變為縮略語,保留原詞語的哪一部分帶有隨意性。如“冉求”和“仲由”,既可以都省略姓衹保留人名,縮略為“求由”;也可以一個保留姓,另一個保留字號中的首字,縮略為“冉季”。再次,同一縮略語可同素異序。如“西門豹”和“子產”既可縮略為“豹產”,也可縮略為“產豹”;“召信臣”與“黃霸”,同樣有“召黃”和“黃邵”(邵通召)兩種縮略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