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書品篇(7)(2 / 3)

主人公愛情生活是小說的主要情節,全書共三十三章,絕大部分篇幅是描寫安然與白潔的戀情,但也有對那些小有權勢,金錢至上,在生意場上風光的人士的做派行為,進行了描繪。如公司的金總(金友德)、胡總們,他們貪欲成性,生活靡亂,另有黑社會的鋌而走險,政界人士們的同流合汙等等,一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沿海較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社會生活的圖景和眾生相。但是,在正義的麵前,他們或者不堪一擊,或者因眾叛親離,沒有逃脫所謂的“天算”,也暗含有所謂惡有惡報之意。

小說內容雖然老套,故事平平沒有什麼新意,但基本上是嚴肅的。包括一些公司老板,官場人士,他們雖然有時下小說中腐敗分子的貪欲,醉生夢死,但在描繪這些性內容和男女關係時,作者下筆還較節製有分寸。

但是,在小說的封麵和封底上,在內文的提要上,加了不少與實際內容不太相符的廣告宣傳語,如“一個市委副書記,市裏的許多壞事,醜事都和他連著,他將貪官、色鬼提上來,把好人踢下去”,“黑老大組織嫖娼賣淫,策劃殺人”……這些過分地渲染了有著色情、黑幕、暴力、陰謀內容,有汙視聽,實在不應該。

總之,這部內容上較嚴肅、故事情節和文字能力都相當一般、篇幅冗長的長篇小說,在時下的諸多同類小說中,並沒有多大特色,問題是封麵和提要上,不應當有這樣的廣告語。我頗不以為然。每每看到什麼名人推薦在書的腰封上,什麼提要上各路諸侯亮相,不僅是心存懷疑,也被作秀之舉膩歪了,還有一種審美的疲勞。誰人還敢相信你推銷員一樣的鼓噪呢?

這是時下多有的包裝法,讓文本之外的東西去吸引眼球,有點得不償失。眾多的此類書也是這樣子的。嗚呼。

《當年事》究竟解了多少密?

《當年事——南方周末解密檔案》為多人文章結集,出版者:文化藝術出版社

這是廣州的《南方周末》——這份全國較早的都市周末報上“解密”專欄文章的集納。時間從1998年5月開始,到2001年4月,共收有三十三篇。另有“索引”一篇、“後記”一篇。在“索引”中,標明了這些文章(按目錄順序)在該報上發表的時間。

如題所示,所謂“當年事”,是記錄和描繪過去的曆史事件和人物,重點是“文革”時期,有關的一些事件和人物。最早的一篇,是寫北洋軍閥“李鴻章之死”。其特色有:

一、描寫人物為主。可分為四類:一是領袖和老一代革命家,以及有關他們的一些人和事。計有“毛澤東與清華大學”、“尋找毛澤東和江青的女兒”、“劉少奇、毛澤東和四清運動”、“周恩來在‘文革’之初”、“我和爺爺朱德在一起的日子”、“我的精神導師胡耀邦伯伯”。這些文章,著重描寫領袖人物的精神世界,寫他們的人格魅力,也略寫他們麵對種種政治生活的變故,心靈世界的反映;另一類,是“文革”中的一些各種“有影響”的人物,多是被“文革”風暴猛烈地衝擊,成為“文革”最早的受難者,這類文章有寫張誌新的冤案、翦伯讚之死、鄧拓之死等等;再一類,是在新時期改革開放後引起關注的人物,比如深圳特區建設中開拓者袁庚、廣東省委書記任仲夷等。他們或回憶當年政治運動中的曆史,或通過訪談形式談當年改革開放的生活。還有一類人物,也與“文革”和黨史有關,比如江青的女兒李訥(《“肖力”是怎樣走上神壇的》),有過右派經曆的溫濟澤等。

二、以事件為主。也多是“文革”的一些重要的事件。有《清華大學“七二七”事件》、《“黑框事件”及其他——1974年“批林批孔”運動紀事》、《1949年,美國曾想與我建交》;有些也是事件與人物相互關聯,通過人物反映事件。比如《張聞天廬山冤案與康生》、《彭德懷蒙冤前後100天》、《萬裏與小崗》等等。

因發表在報紙“解密”的欄目下,內容以揭示所謂秘聞,反映當年的曆史為主,多是一些尖銳的話題。特別是一些新的曆史資料的披露,一些當事人的重新訪談,不少為第一手材料,都能引起讀者廣泛關注。從內容上看,對領袖人物和革命家的曆史,大多是正麵的描寫,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基本上是正當的。

作為解密內容的這批文章,對於認識當年的曆史,特別是“文革”,有很大的作用。有的為當代曆史留下了十分寶貴的資料。像《“橫掃一切”的一項罪證——“文革”初期查禁作品和作者一覽》、《北京大紅羅廠南巷20號駭人的一幕:五人死於紅衛兵之手》、《趙丹的‘文革’交代》等,都很有史料價值。

認知曆史的文章寫作,容易引起關注,也易遭非議,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既要采訪,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史料,對當事人搶救史料,當然,有些文章對“文革”的曆史,特別是一些重要人物的史料,當是準確、真實,較為慎重的。可是,書中有一些采訪,多為沒有他證的“一麵之詞”,而且也有不少是引用“文革”時期的一些內部資料,並沒注明來源和出處。作為一本解讀曆史、描寫重要的人物和事件的書,其史實和資料,應當經得起推敲和引用。這些方麵,不能不是一個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