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掌握消費藝術的現代女性
消費是一種享受,可以使女人身心愉悅。可是怎樣花錢、怎樣花好錢卻是一門很有講究的藝術。作為現代女性,消費的藝術是你的“必修課”。
女人是美麗的,她們愛美,愛擺出優雅的姿態,來表現她們的氣質。為了自己的美,也為了家人的美,女人會毫不猶豫地走向商場。
女人是充滿溫情的感性動物,她們愛孩子,愛家人,也愛自己。為了向家人表達自己的愛意,女人們也會毫不吝嗇地花錢購物。
女人大多是家庭消費的主導者、決定者。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女人進行消費,倉庫和商場裏的商品一定會堆積如山,正是因為有了女人哼著小曲兒追逐時尚,商家才獲得了贏得利潤的更大空間。
然而,也有相當多的女性,她們在消費過程中存在著眾多誤區,同時也很容易被商家迷惑,因而花了不少冤枉錢,增添了不少煩惱。
電影《欲望都市》中四個女人掀起的奢侈浪潮,讓無數女人心猿意馬。如同一部成年女人的童話,影片中光鮮耀眼的奢侈風潮,觸動著每個女人心底最柔軟的浪漫幻想。作為一個聰明的女人應該懂得,金錢不是簡單的揮霍,而是一種時尚的投資。鑽石會貶值,男人會變心,隻有經濟是女人一生的伴侶,懂得這一點,女人可以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意味深長……
作為現代女性,如何消費,的確是一門值得學習的“必修課”。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消費觀也在逐漸發生改變。尤其是女性,進入現代社會的她們,地位逐步提高,走出家門、國門,用她們獨特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帶動了新一輪的消費理念。
小冉就是這樣一個現代女性。隻有在購買能增值的資產上,她才會出手大方。小冉把自己在市中心地段的房子租了出去,簡單的家具沒有讓小冉的花銷增加多少,卻讓她的房子出租得異常順利。她以每個月4500元的租金收入到郊區花1000元租了個舒適的小型套房,同時,她花3萬元買了一輛汽車。這樣,小冉上下班很方便,也自由自在。在她看來,汽車是典型的貶值物品,所以沒必要花太多的錢來購買超過她需求的好車,對她這樣的上班族來說,可以代步即可。而小冉租房養車的費用,完全由她在市中心那套房的房租來供養,自己的工資和獎金等各種收入完全不需要承擔自己的行與住方麵的消費。小冉在方方麵麵都具備著花錢的同時還要賺錢的觀念,如今她已經擁有幾百萬的資產了。
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帶動人們對物質有更高的追求。引領世界潮流前沿的奢侈品一直受眾多女性的追捧。然而現代女性不再一味地癡迷於品牌服飾、名表、汽車等,而是變得更加理性地消費,她們也會像男性一樣追求消費品的後期價值。
例如,小米是一家外企的白領,眼看著自己的同事都買車了,她不買車的計劃依然沒有改變。一方麵時間比較緊張,所以小米寧願在出租車上構思一個新的計劃,或者什麼都不想,讓腦袋空白休息,也不願一邊開著車,一邊看著北京車窗外密密麻麻的堵車場景著急上火。很多女人都會因為開車而變得脾氣急躁,就算是公認的淑女開了車也會變成野蠻女友。
另一方麵,現在滿大街都是剛剛出道的“馬路殺手”,而出租車司機平均都有5年以上的駕駛經驗,而且也不用考慮修車、洗車、油費等事情。所以,要麼就是把自己定義為免費的司機,要麼就讓自己的經濟條件好到可以配個專門的司機。小米非常堅定自己的觀點,能在誘惑之中看清自己是不容易的。新時代的女性,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並不是大多數人做的事就是適合自己做的,要從自身出發,理性地對待買房購車。
現代女性更懂得生活,她們會將更多的精力與財力投入到健身、保養方麵。她們堅信女人的美是由內而外的,一般護膚品與化妝品隻能暫時改變容貌,“林妹妹”也不再是她們審美的標準,真正的美麗是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完美的曲線。於是健身房、美容會所、休閑山莊成為她們的主要休閑場所,爬山、自駕遊、野外露營成為她們主要的娛樂項目。
當然,城市中優雅的購物環境,琳琅滿目的商品,豪華的酒店,溫馨的咖啡館,這些都刺激著女性的消費欲望,她們內心中所蘊藏的對個性及自我的追求和實現,被消費所激活。於是,消費往往成為一種直接的表達,一種個人的標誌。消費和生活方式緊密相連,成為一種文化,女性消費文化便在消費文化中被養成、熏陶和培養出來。
現代女性更懂得如何提高生活品質,她們會花大量的時間與金錢,去各大圖書館與課堂講座,學習天文地理、金融時政甚至心理層次論等方麵的知識,以提升她們的生活品質,她們堅信女人的美是由內而外的。時代在進步,社會的競爭、工作壓力讓成為半邊天的女性朋友同時承受著被淘汰的壓力,為了提高個人素養,她們要不斷地學習,不斷拓寬她們的知識麵。這樣一來,也讓她們能遊刃有餘地穿梭於各大會務場所、酒會之間。
女性常常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消費來表達和體現自我。當女性帶著充足的現金去消費時,總是感到那是最快樂、最幸福的一件事。而如果是帶著自己賺的錢,那就更加充滿自信,並帶有幾分驕傲。她們喜歡通過不同的消費表達自己的個人價值,以消費來顯示自我的獨立、自己的成功。
隨著女性的職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女性已成為引領時尚消費的主力,她們經濟獨立、懂得享受生活、追求時尚新鮮的事物。不少女性在繁忙工作之後,或者在家庭生活穩定後,希望能夠實現生活中更多的追求。而向來精明的女性,需要在滿足消費欲望的同時,也實現自己的理財目標。
貴重物品一定要做到貨比三家
購物時,大多數人都希望購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但商家總是比消費者更加會算計,他們常常以不同的定價策略使消費者無法判斷怎樣花錢更好。所以,作為消費者,必須多花點時間進行比較,必要時可以請朋友幫忙鑒別、判斷,盡量獲得更多的信息。隻有這樣,才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
有的人買東西很爽快,如果在某一家看中了適合的物品,感覺價格自己能接受,就直接付款走人了。哪怕最終會發現另外一家更便宜,也不會後悔,因為沒有過多占用個人時間。而有的人買東西,喜歡貨比三家,就算在第一家看中的物品再喜歡,也會抱著“下一家會不會更好?”的念頭多逛幾家再買,不比較怎麼知道哪裏物美價廉呢?
因為隻聽一家之言,便稀裏糊塗地付了款,可是最後到別的商店一轉,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了。特別是貴重物品,如果買貴了就會讓人懊悔不已。這世上沒有後悔藥吃,所以說無論買什麼東西,還是要貨比三家比較妥當。
孫小姐是公司的普通職員,幾天前,她在一家手機連鎖店看中了一款手機。店主當時告訴她沒貨,先交錢,過幾天來取手機。過了幾天當她去取手機時,店主又給她推薦另一款手機,說這是新型的,價格隻比原來的貴300元。經不住店主的誘惑,孫小姐就掏錢將那部手機買下。出了店門,孫小姐順便去另外一家一看,才發現在那家店出售的手機跟她現在買的這部一樣,但卻便宜300元。原來,這是一部老式手機。孫小姐再回頭去找店老板,店老板自然一改剛才的笑容,毫不客氣地將她“請”了出去。
同樣的商品在不同的商場超市價格會有區別。這需要我們多留意商家的促銷廣告,做到心中有數。雖說要花一定的時間,但看到自己節約下來的錢,那個心情就是一個字——“爽”。貨比三家,才能知道哪個商品最適合自己,麵對琳琅滿目的商品有時我們無從下手,但若一時衝動往往會後悔。貨比三家“多聽多看多問”,就能量體裁衣、量力而行,花最少的錢買到物美價廉的好商品。
黃金、珠寶屬於貴重物品,大多數人在買的時候都會對款式比較關注,殊不知同樣款式的首飾價格也會相差很大。小張與小王準備國慶節時結婚,兩人去首飾專賣店買戒指的時候發現了一對款式不錯的戒指,店員熱情的介紹讓他們陶醉在即將結婚的喜悅中。他們激動之下就買下了那款戒指,雖然戒指的價格頗高,但小王很喜歡。沒過多久,他們去參加同事的婚禮時發現新娘手上戴的也是他們買的那款戒指。小王私下和新娘聊天時問起戒指價格,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新娘的戒指足足比他們買的便宜八百元,而且還贈送了一條玉墜子。小王聽後覺得自己花了冤枉錢,婚禮結束後回到家就一直不開心,再拿起這款戒指時發現越看越不好看,似乎也沒有剛買時那麼有光澤。一轉眼到了國慶節,小王與小張的婚禮如期舉行,但想到那款戒指,他們心裏仍有些失落。
目前市場上貴重的首飾沒有統一的標價,不同品牌的珠寶首飾也會有不同的價格。價格的巨大差異一直是珠寶首飾消費者最為頭痛的問題,不少消費者認為價格相差太大,讓人感覺像在霧裏看花。因此不少人在購買黃金首飾的時候會去看一下交易所中的原料報價,從中給自己一點參考意見,並注重貨比三家,這樣才能獲得最大的優惠。
在商品經濟非常繁榮的今天,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許多商品可以通過各種流通手段和渠道來出售,加上同樣的商品生產和供應商送貨的批次以及時間早晚的差別導致了售價的不同。例如,常可發現同樣的家用電器在不同的百貨商場、倉儲超市或家電賣場中的售價有高有低,出現這樣的情況很正常,符合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所以女人要購買商品(大件或高價值、耐用商品)一定要到正規的商家那購買,一是質量放心;二有完善的售後服務體係(增值服務);三通過貨比三家(其實是“價比三家”)能獲得更大的優惠(少付錢或得到更多更實用的贈品)。但是對於低價位的小件商品的購買,則要與貨比三家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來比較後,再決定購買的方式為好。
其實,在貨比三家的過程中,麻煩是在所難免的,但為了能買到物美價廉的物品也是值得的。
砍價的藝術,爭取物超所值
討價還價是一門高超的藝術,一般掌握這門藝術的女人占多數。女人砍價時要在瞬間內掌握對手的心理,並且要頭腦清醒,口齒伶俐,在持久戰中要懂得隨機應變,必要時可麵不改色地轉變立場。
如今買什麼東西似乎都流行砍價:八毛的青菜,砍下一毛兩毛;買件衣服,砍下一半兒;就是買房子買車,也得砍一砍,這一砍,萬八塊錢可能就省下來了。砍價是一種天分,這話一點不假。有的人特別會砍價,有的人不會砍價。砍價也是一種樂趣,砍得好的話會讓人心情愉快,精神抖擻,讓人從中找到滿足感;砍得不好的話會讓人鬱悶不已,生氣好幾天,在氣憤中不斷咒罵。
無論什麼時候,討價還價都是買賣雙方博弈的過程,表麵上雙方是在討價還價,進行口舌大戰,實際上雙方是在進行心理戰。掌握必要的討價還價的技巧,購買到物美價廉、合心意的優質商品,這可以說是每一位女性的心願。那麼,在購物中怎樣討價還價才不吃虧呢?
曾經有一個砍價的“高手”竟能將標價350元的衣服砍到15元,這個價格落差聽起來真有點讓人驚歎不已。
小青還是個在校大學生,平時很喜歡買漂亮的衣服,但是身為學生的她經濟能力有限,雖然周末、節假日經常出去做兼職,但也隻能賺些零花錢,家裏的生活費往往不夠小青買想要的衣服。平時多掙少花這是肯定的,但小青依然通過自己砍價的功力淘到不少高檔漂亮的衣服。
小青買衣服的殺手鐧——軟磨硬泡。不過小青的軟磨硬泡絕對不是耍無賴、硬纏,否則人家才懶得理她。她首先要了解想買的衣服的市場動態,它的價格走向以及利潤空間。然後對店主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她總是讓店主感覺自己非常喜歡這件商品,而不是來胡攪蠻纏的。然後她還和店主說自己收入有限什麼的,便宜點了,存了好久錢才夠的呀,以後給朋友介紹多帶點同學來買……博取店主的同情,這樣最後店主實在受不了她的執著(實際上是軟磨硬泡),以小青可以承受的價格將衣服賣給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