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等式是表明各會計要素之間基本關係的恒等式,又稱會計平衡公式。

(1)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這一會計等式從數量上來說,表明企業的資金來源必然等於資金占用,企業經濟活動的發生,隻是表現在數量上影響企業資產總額與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總額的同時增減變化,並不能也不會破壞這一基本的恒等關係。例如,企業向銀行貸款,從資產方麵而言增加了銀行存款數量,從負債方麵同時增加了短期(或長期)借款的金額,等式兩邊金額同時等額增加。

這一會計等式,是會計複式記賬、會計核算和會計報表的基矗在這一會計等式的基礎上,才能運用複式記賬法,記錄某一會計主體資金運動的來龍去脈,反映企業在特定時點所擁有的資產、所承擔的負債及所有者的權益情況。

(2)收入-費用=利潤。

這一會計等式反映了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的盈利水平。在進行核算時,由於收入不包括與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無關的處置固定資產淨收入、補貼收入等,費用也不包括處置固定資產淨損失、自然災害損失、投資損失等,所以,收入減去費用並經過調整後,才等於利潤。

這一公式以動態指標描述企業在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是編製損益表的基矗

(3)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這一會計等式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不包括未分配利潤,表明了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之間的聯係情況。即企業實現利潤,將使企業資產存量增加或負債減少;反之,企業如果虧損,將使企業資產存量減少或負債增加。這一公式是對六個會計要素試算平衡的基礎,揭示了企業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的內在聯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