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謎一樣的動物傳奇(2)(3 / 3)

但是,大胡子蠕蟲身上還有一種謎沒有解開,即蠕蟲為什麼能和細菌共同生活?這仍然是科學家們研究的課題。另外,經研究發現,蠕蟲是壽命最長的生物之一。前麵說過,這種蠕蟲有2米多長,實際上是指它為自己建造的供居住的管子的長度。據分析,蠕蟲建造這種管子形的“住宅”的速度很慢,哪怕是1厘米長也需要250年,要建造2米多長的管子,需要多少年就顯而易見了。大胡子蠕蟲為什麼會有如此長的壽命?這對於科學家來說,還是個難題。

帶鱗烏賊探謎

大家都知道,烏賊是軟體動物,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大約有600種,最大的竟長達20米,小的隻有二三厘米長。它的體表光滑,沒有鱗片。可是前蘇聯的一位海洋生物學家約·尼·尤霍夫,竟然在海洋裏發現了身上帶有鱗片的烏賊。

有一次,他帶領一個科學考察小組,在南半球的海域從事調查抹香鯨的攝食對象的工作。這項工作十分麻煩,他們要剖開一頭頭抹香鯨的胃,將裏麵的東西一一清洗、登記、測量和拍照。

一天,他們在檢查一頭抹香鯨的胃時,突然發現一條絳紅色的烏賊,它的身上竟然長著一層鱗。這條烏賊身體壯實,頭長得很大,比一般烏賊都要長一些。緊接著,他們從這頭抹香鯨的胃裏,又翻出了幾條身上有鱗的烏賊,其中最大的一條有2米多長,腹寬大約有1米,這些烏賊都不長觸手。這一發現,使尤霍夫興奮異常,開始對這些烏賊進行認真的觀察研究。

尤霍夫發現,這種烏賊並不是全身都長著鱗片,它們的尾腔和一些末梢部分沒有鱗片,沒有鱗片的地方,皮膚仍然顯得很光滑。這種烏賊的鱗片像建築物上的絳紅色的瓦片,通過肌肉組織延伸,緊緊地排列在一起。鱗片隨著烏賊的生長逐漸增大,數量也不斷增加。一條體長29.5厘米的烏賊,全身的鱗片竟多達12465片。每一個鱗片內部都有微小的薄層,裏麵充滿了空氣,就像一個微小的氣瓶。顯然,這種包著空氣的鱗片,可以使烏賊的漂浮和行動更加自由。

這種烏賊在剛出生的時候都帶有觸手,但是到了成年時觸手卻全都沒有了。人們都知道觸手是烏賊的重要生命器官,它們憑借觸手來獵取食物和禦敵防身,在水裏遊動時觸手也可起到槳的作用,可用來掌握速度和方向。很難想象烏賊沒有觸手會怎麼生活。可是,為什麼帶鱗的烏賊卻沒有觸手呢?它們沒有觸手還能生活得很好,這是怎麼回事呢?

與其他海洋動物不同的是,別的動物是前進的速度快,而烏賊卻是後退的速度快。它們行動的原理是通過肌肉收縮,把外套腔裏的水從漏鬥管裏噴出,借助於水流的反作用,飛快向後遊去。可帶鱗烏賊卻不是這樣,它像一般海洋動物那樣遊動。這又是一個謎。有人分析,大概是由於這種烏賊生活在海洋的底層,靠那些喜靜不喜動的動物為食,因此不需要快速運動。到底是不是這樣,現在還不能下結論。

巨鰻探謎

鰻魚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它的形狀跟蛇差不多,在已知的鰻魚種類中,最長的接近5米,它產的崽有7~12厘米。如果說有人看見過十幾米甚至幾十米的大鰻魚,你一定會驚奇得把眼睛瞪得大大的,難以相信這會是事實。可是近一個多世紀以來,不斷傳來有關巨鰻的目擊報告。

最早發現巨鰻是在1848年。當時,一艘名叫“德達拉斯號”的英國巡洋艦航行在離南非好望角不遠的海麵上。突然,船上的士兵發現了一條奇大無比的大魚,僅露出水麵的部分就有18米長。這件事驚動了船上所有的人,都跑出來觀看。艦長也跑上甲板,用望遠鏡觀察了20多分鍾之後,那個怪物才消失了。據目擊者說,它的形狀跟鰻魚沒有什麼區別。

也是在同一年,美國的一艘名叫“達納普號”的帆船在同一海域又發現了這個龐然大物,這次的發現,要比上一次清楚得多,因為他們距離那個怪物隻有50來米。那個怪物的頭伸出水麵,兩隻眼睛閃閃發光,能見到的身長有30多米,還不是全部。船長麵對這個怪物有些緊張,怕受到襲擊,命令炮手向它開火。炮聲剛一響,那個怪物就迅速鑽入水中不見了。

1930年的一天,有一艘名叫“丹納號”的海洋研究船在南非的海岸以外航行。船上的一位丹麥籍青年從海裏麵撈出一網魚蝦,網裏有一條像蛇一樣的東西引起了海洋科學家們的注意,他們根據它的特征和頭骨的構造,認定這是一條鰻魚的幼體,一般來講,普通鰻魚的脊椎骨隻有104節,海鰻為150節,而這條奇特的幼鰻的脊椎骨竟有405節之多。根據這條鰻魚的特點來推算,它長成以後,可能長達55米。由此可見,它一定是巨鰻的幼崽。

但以上這些,還都是“紙上談兵”,誰也沒有真正捉住一條巨鰻給大家看看。所以,這一秘密還埋藏在大海之中,等待著人們去破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