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還有人認為是寄生蟲影響了鯨魚耳朵的功能,結果造成悲劇的;也有人認為是鯨魚的聲呐係統被破壞造成悲劇等。現在人們正在千方百計地尋找鯨魚集體自殺的真正原因,以便有效地阻止它們集體自殺,保持生態平衡。
抹香鯨探謎
全世界的鯨魚共有90多種,分成齒鯨和須鯨兩大類,而抹香鯨在鯨類中,要算是老大哥了。它不但個頭大、捕食凶猛,其外形也很奇特,就像一個大大的蝌蚪,光腦袋就占了整個身體的1/4,看上去有頭重腳輕之感。它那個大腦袋可不是空的,裏麵裝滿了鯨油,一頭大抹香鯨腦袋裏的油,重達1000千克。人們還發現,抹香鯨的油,是所有鯨類中最純淨的。這樣一來,抹香鯨就遭了殃,人們為了牟取暴利,肆意捕殺,抹香鯨的數量銳減,從原來的100多萬頭,減少到現在的幾萬頭,麵臨滅絕的危險。為了挽救抹香鯨的命運,世界各國都製定了一些保護措施,並在海洋裏劃出禁獵區。
科學家們對抹香鯨最感興趣的,還是它奇特的大腦袋。它長那麼大個腦袋,是幹什麼用的呢?人們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看法。
有人認為,抹香鯨大腦袋裏麵的脂油,起著回聲探測器的作用。抹香鯨的食量很大,平均每天需要捕食300千克,它不僅白天要進食,晚上也要進食。抹香鯨的食物主要是章魚和大烏賊,在嘈雜的海洋世界裏,如果不用回聲定位法來探測獵物的方位和數量,行動就不會靈敏和迅速。而抹香鯨大腦袋裏的脂肪,就像聲學中的透鏡體,把複雜的回聲折射成靈敏的探測聲束,傳入耳中,這樣才可讓大腦做出快速準確的判斷。
有人不同意以上這種說法,認為抹香鯨大腦袋裏麵裝了那麼多的油,是為了潛水用的。因為抹香鯨的食物——章魚和烏賊都生活在深海區,它為了捕捉到更多的食物,必須延長潛水時間,它那個大腦袋裏麵裝的那些油脂,就起到了浮力調節器的作用。這兩種說法誰是誰非,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此外,人們還發現抹香鯨另外一個奇特之處,即它隻有下牙,沒有上牙。下牙很大,足有20厘米長,每側有40~50枚,這些牙齒把上頜刺出了一個個洞。別看它牙齒長得怪,一旦被它咬住,就休想脫身。有人分析,抹香鯨捕捉大王烏賊,不是靠它的牙齒,也不是因為它那個龐大的身體,而是它在捕食之前要大吼一聲,這一聲會把動物嚇昏,然後它再慢慢品嚐。是不是這樣呢?
南極海豹幹屍遷移探謎
本來,在南極洲發現海豹的幹屍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因為那裏是海豹的故鄉。整個南極洲的海豹總數大約在7000萬頭,平均每平方千米就能見到144頭各種海豹。可是我們這裏所說的海豹幹屍,不是在接近海邊的地帶,而是在遠離海岸大約60千米的山穀裏。在這些深深的峽穀裏,終年沒有冰雪覆蓋,氣候異常幹燥,裸露著大片岩石。
更讓人迷惑不解的是,在諸多種海豹裏,變成幹屍的隻有食蟹海豹和威德爾海豹兩種。這些海豹幹屍的體長一般為1米左右,屬於年幼的海豹。人們知道,海豹經常生活在緊靠海邊的陸地上,特別是食蟹海豹,常常生活在遠洋,它們怎麼會死在距離海岸遠達60千米的地方呢?
科學家們對南極海豹幹屍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進行了深入研究探討,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假設。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
古海退落說。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這些地區原來曾是一片海洋,後來由於海麵降低,海水退落而形成幹穀。由於這年幼的海豹未能隨水退走,才被擱淺在岸上成了幹屍。這種觀點遭到了地理學家的反對,因為在這些幹穀地區,沒有發現古海的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