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最大的願望實現了——那爛陀寺學法(1 / 3)

菩提樹下玄奘哭,乃是積累多時的情緒總爆發,五味雜陳,百感交集。因此,他哭得天昏地暗,哭得肆無忌憚,哭得淚水滂沱。此時,恰逢夏安居結束,數百比丘僧來菩提樹下禮拜聖跡。他們見玄奘悲慟不已,也跟著嗚咽流淚。一時間,菩提伽耶大放悲聲,哭成一片。

在佛陀覺悟的菩提場,玄奘總有一種如夢似幻的感覺,身體輕飄飄,似乎從大地深處升騰起一股氣息,注入了他的心靈之中。他在這裏流連了將近十天時間,一一禮拜那些聖跡。

到第十天,依依不舍的玄奘剛要向摩羯陀國的故都王舍城走去,被四位法相莊嚴的高僧攔住了去路。

這四位大德來自那爛陀寺。自從進入印度境內,玄奘參拜寺院,尋訪高僧,探討學術,以其虔誠的佛教信仰、豐富的佛學知識、謙遜的求學態度,很快就傳遍了印度佛教界。隨著他的遊學範圍越來越廣,名聲也越來越大,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曾多次言明,自己此行的目的是到那爛陀寺取經學法。因而,那爛陀寺也早已知道了他的來意,並關注著他的行蹤。菩提伽耶距離那爛陀寺隻有幾十裏路程,因此,當玄奘來到菩提樹下的消息傳回之後,那爛陀寺立刻派出四位德高望重的名僧,前去迎接玄奘。

本來,玄奘計劃遊曆王舍城,參拜竹林精舍、靈鷲山等佛陀聖跡之後,再到那爛陀寺求學。現在那爛陀寺既然派人前來相迎,他便改變行程,向他三年多來朝思暮想的聖地進發。

那爛陀寺位於中印度摩羯陀國王舍城北方,是全印度的最高學府。全寺分為八大院,僧徒常達萬人。這裏是唯識學派的中心,所以大乘有宗的著名論師都曾先後在此講學,或擔任本寺住持。很多著名的印度佛教大師都在這裏學習過,如龍樹菩薩、無著、世親等。

玄奘到達印度的時候,那爛陀寺正處在全盛時期。在長達幾百年的時間內,這裏不僅是佛學中心,而且是全印度的學術中心、文化中心。寺內藏書十分豐富,有三座大型圖書館,分別叫寶雲、寶海、寶洋,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其藏書的豐富程度。除佛教經典之外,還有許多天文、地理、醫藥、技藝等各方麵的書籍,可以說是應有盡有。而且,這裏學風極其開放,無論是何種學派,隻要你有真才實學,都能在這裏找到一席之地。教學的內容並不局限於佛教大乘、小乘之學,因此很多非佛教徒也在這裏學習,數量甚至比僧人更加龐大。

摩揭陀國國王為了保障那爛陀寺的物資供應,撥出一百多個村鎮的收入,作為這座寺院的日常費用。另外,由兩百多個村鎮供給僧人們飲食,所以,這裏的學人衣食無憂,盡可安心學習。

現在,這座享譽全印度的最高學府,為了一個來自東土大唐的僧人,居然派人專程到幾十裏之外的地方迎接,這是何等的禮遇啊!可見玄奘在印度已經贏得了崇高的聲譽。

第二天,玄奘到達裏迦村,這是目犍連尊者的故鄉。玄奘在目犍連舍利塔院暫歇時,有兩百多名僧人、一千多名信眾,手持香花、幢幡、寶蓋,組成龐大的歡迎隊伍前來迎請。他們圍繞著玄奘施禮讚歎,散花供養。隨後,他們浩浩蕩蕩地簇擁著他,前往那爛陀寺。

在那爛陀寺門前,一個更正式、更盛大的歡迎儀式在等待著他。此時,寺裏僧眾集合列隊,在山門前等候歡迎。四位高僧把玄奘引見給寺中的主要知事,隨後一行人在花雨繽紛中把臂而行,相隨入寺。寺方在寺主的座位旁,特別安置了一個莊嚴的法座,請玄奘升座。玄奘入座後,眾人才依次坐下。

從這一刻起,三十二歲的大唐僧人玄奘成為那爛陀寺的一員。此乃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十月的一天。

接下來,玄奘夢寐以求、盼望多年的時刻到來了——

那爛陀寺選拔出二十位年紀與玄奘相仿、精通經律、長相端莊、儀表威嚴的高僧,陪同他前去拜見正法藏——戒賢大師。戒賢乃當時全印度最著名的高僧、那爛陀寺的住持、瑜伽宗的宗主。玄奘到來時,他老人家已經一百零六歲高齡了,大家出於由衷的尊重,從不直呼其名,但號為“正法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