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成為全印度第一高僧(1 / 3)

曲女城辯論大法會,把玄奘在印度的遊學生涯推向了最高潮,這也意味著接近了他留學的尾聲——雖然他在印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贏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但他心中卻一直縈念著遙遠的祖國。早在來曲女城的途中,他已經抽時間回那爛陀寺,與恩師戒賢大師以及法友們告了別,而且將要帶回國的經書和佛像運到了曲女城。因此,在法會結束的第二天,歸心似箭的他就去向戒日王辭行。

戒日王誠懇地挽留他說:“弟子我繼承父兄的基業,為五印度共主三十餘年,常常憂慮自己福德不廣,法因不能相續,貧苦百姓不能得到賑濟,故而每五年在缽羅耶伽國的兩河之間召開一次無遮大會。將國庫裏的財物以及我自己的個人財產,全部布施出去。先前已經開過五次,今欲作第六次,請您留下隨喜參與。”

無遮,就是沒有遮蓋,任何人都可以參加。戒日王的無遮大施法會每期七十五天,請五印度的僧人、婆羅門、外道以及貧窮百姓參加,接受國王饋贈的財物。

盛情難卻,玄奘跟隨戒日王等到了缽羅耶伽國大施場。自古以來,這裏就是婆羅門教的聖地,也是曆代賢王布施財物的場所。據說,在這裏布施,功德千倍於其他地方。因為緊緊銜接著曲女城辯論大會,故而那裏的與會人員大都轉移到了這裏,再加上從各地趕來的人員,共有五十萬人之多。經過緊張籌備,戒日王的無遮大施法會開始了。

第一天,在大施場的臨時大殿內安置佛像,以珍寶、香花供養。第二日安置日天像(①婆羅門教的太陽神。),第三日安置自在天像(②即濕婆,為婆羅門教之主神。)。

從第四日起,戒日王開始施舍活動。他首先施僧一萬餘人,每人金錢百枚,文珠一枚,細棉布袈裟一領。第五天布施婆羅門,共用二十多天,然後是布施外道,用時十天。最後四十天布施遠方來的求施者以及貧窮孤獨的人們。至此,國庫五年來所積攢的財富,除了軍隊的象馬兵器之外,全部布施了出去。戒日王自己更是除了一條內褲,一無所有。他向王妹要了一身粗布衣服穿上,心滿意足地向佛禮拜,說道:“世人積集財寶,總是害怕藏得不牢固,被人盜去。而我把所有的財富都存入了福田,可以永久保存。但願我生生世世都能聚財布施給眾生。”花紅總有落,曲終人散時。無遮大施法會之後,玄奘再次向戒日王辭行,戒日王哪裏肯放他走,又找理由留了他十多天。這期間,其他國王都聽說了玄奘要回中國,紛紛前來勸慰、挽留。鳩摩羅王更是十分誠懇地說:“玄奘大師如若願意長住我國,弟子就造一百座寺院,以助您弘揚佛法。”玄奘去意已決,態度堅定地說:“諸位國王的美意,玄奘心領了。你們知道,我的祖國距離印度十分遙遠,且有雪山大川阻隔,佛法很晚才傳過去。直到現在仍然經論不齊,義難周全,因此我才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前來取經。玄奘之所以能達成求法的心願,除了佛菩薩的保佑之外,正是因為故國之內有無數善男信女虔誠祈求佛法的願力所成。故而,我不能辜負他們的期望。”最後,玄奘甚至不惜引經據典,說出阻礙眾生學習佛法,會有惡報之類的話語,才算打消了國王們強行挽留他的打算。既然不能將玄奘留在印度,戒日王就送佛送到西,大度地說道:“不知道大師想從哪條路回國?若取南海水路,弟子當預備船隻,並派使臣護送大師。”鳩摩羅王也說:“從我們東印度的迦摩縷波國向東北,兩個月就能到達中國的劍南、西川。這條路雖然凶險,但有弟子我出兵護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應該最為便捷。”

玄奘點點頭:“貧僧也聽說過這條商道。”

戒日王說:“那條路有毒蛇瘴氣,還是走海路的好。有弟子出麵,能動用最好的大海船,征集到最有經驗的水手,所以,大師還是走海路更安全。”

玄奘當然知道,有戒日王、鳩摩羅王以國家之力相助,海路、陸路東道都會很安全,也更省力、更迅捷。但是,他不能為了自己方便與安全,違背之前與高昌王的約定。所以他對戒日王、鳩摩羅王的盛情表示感激之後,說道:“玄奘來時,高昌國王麴文泰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並與貧僧約定,返回時再過高昌。因情不能違,我仍然選擇由北方的陸路回去。”

古人雲:“一諾千金”。為了踐行當年的承諾,玄奘選擇了繞遠路。而且,這一繞不是幾十裏、幾百裏,而是幾萬裏!而且必須冒著生命危險,經過無數的艱難險阻,涉過重重雪山大川。捫心自問,十幾年前對別人的一句承諾,世上幾個人能夠履行?君不見,多少情侶在相愛的時候信誓旦旦,說是絕不背叛,要相愛一生;而往往不過幾個月、幾年,就把當初對天地、對神靈、對對方所說的誓言忘得一幹二淨……

戒日王他們這些鐵血漢子,很是為玄奘這種不忘故友、不違誓願的高尚品格而感動。於是,戒日王準備了充裕的金錢作路費,鳩摩羅王也傾其所有以種種稀世珍寶相贈。然而,玄奘一概婉謝,分文不受,最後隻是接受了鳩摩羅王的一條粗毛披肩,作為防雨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