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奪璽(二)(1 / 2)

內心雖驚濤駭浪,實際動作卻很平靜。

從始至終,李長安都保持著潛行的姿勢,避免同侍衛衝突。

即使此間巡守嚴密,自己畢竟也是闖過日月教兩位要人府邸的。

若論森嚴,朱友貞這裏的還不夠看,因此這一路他順利通過,未引起守衛一絲一毫的警惕。

寢宮很大,甫一潛入,李長安差點迷了路。

好在事先踩過點,知道其中的分布,轉了一圈後,他來到此行的終點——

一間偏殿。

雖說玉璽傳國,價值連城,貴重無比,卻也不必時時帶在身邊。

帝王們在觀賞之後,往往都將玉璽送去庫房,妥善珍藏起來。

唯獨朱友貞是個例外。

許是因為弑兄上位,得位不正,他遂特別在意世人對自己的評價。

然則上位以來,昏招迭出,在與對手交戰的過程中屢戰屢敗,名聲漸失。

無計可施下,春山劍派掌教施鴻鈞乍然獻璽,並舉派投靠,解了自己燃眉之急。

而自玉璽到手,旋即傳來河北大捷的好消息,他因此更加鍾愛手中這枚玉石,日日帶在身邊,觀摩賞玩。

盡管此人身份不一般,到底隻是一個不會武功的普通人。

李長安要的是他手中的玉璽,而不是命,所以隻偽裝成宮中內侍,悄然潛入。

“東西放了就退下。”

意料之中,朱友貞並未起疑,隻以為來的是宦官侍從。

頭也不抬地吩咐了一句,便繼續撫摸玉璽。

麵色煞白、眼眶青黑,雖著明黃織錦龍袍,卻華貴有餘而氣勢不足。

遙想當年崇元殿上,此人是何等意氣風發,指點江山,如今頹然喪氣,渾渾噩噩,哪還有半點豪邁氣概?

宿敵近在眼前,不知怎的,李長安竟生出了些許憐憫與同情。

“陛下可是在為前線戰事煩憂?”

興許煩悶已久、無人可訴,麵對這番大逆不道的詢問,他罕見地沒有發怒。

反是長歎一聲:“是啊!唐軍兵臨城下,情勢危在旦夕,援兵又久不至,朕甚是煎熬。”

“既然如此,何不西奔洛陽,圖謀再起?”李長安接著問。

朱友貞一哂:“汴梁乃我朝龍興之地,一旦失去,談何再起?恐怕朕一逃出京城,天下的人心就散了,白白便宜了李存勖!”

想不到此人一向昏庸,竟也有看得透徹的一天。

再次來了興致,李長安道:“陛下可願聽我一言?”

朱友貞仍沒多想:“講。”

“陛下年少聰慧,為報父仇潛心忍耐,終誅逆賊朱友珪,匡扶社稷,承繼大統。若就此戛然而止,也不失為一代英主。”

他話裏有話,有意頓住不說,十分吊人胃口。

朱友貞急於知道下文,忙不迭地問:“然後呢?”

李長安一哂,話鋒陡變:“可惜你親小人而遠賢臣,不聽有才之士的諫言,仁而無武、平庸暗懦,所作所為盡皆失當,以致唐軍壓境,社稷將傾,報應也!”

此話出自肺腑、振聾發聵,終使朱友貞意識到不對。

霍然起身,目眥欲裂:“你到底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