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這是天才所造成的奇異改變嗎?抑或是因為他不停的工作而得到的成功呢?他確實聰明,他也確實肯下工夫,不過還有一種力量比知識或苦工來得更為重要,那就是他那種想超過戲弄他的人的野心。
假使他那些同學沒有嘲笑他的貧困,假使他的父親允許他退出學校,他的感覺就不會那麼難堪。他之所以成為這麼偉大的人物,完全是由他的一切不幸造成的。他學到了由克服自己的缺憾而得到勝利的秘訣。
做出偉大的成就
人有了堅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戰勝的。
——貝蒂
羅伯特·巴拉尼1876年出生於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他的父母均是猶太人。他年幼時患了骨結核病,由於家庭經濟不寬裕,此病無法得到根治,使他的膝關節永久性僵硬了。父母為自己的兒子傷心,巴拉尼當然也痛苦至極。但是,懂事的巴拉尼,盡管年紀才七八歲,卻把自己的痛苦隱藏起來,對父母說:“你們不要為我傷心,我完全能做出一個健康人的成就。”
父母聽到兒子這番話,悲喜交集,抱著他不知該說些什麼,隻是暗自落淚。
巴拉尼從此狠下決心,埋頭苦讀。父母交替著每天接送他上學,一直堅持了10多年,風雨無阻。巴拉尼沒有辜負父母的心血,也沒有忘掉自己的誓言,讀小學、中學時,成績一直保持優異,名列前茅。
18歲進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900年,獲得了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後,巴拉尼留在維也納大學耳科診所工作,當一名實習醫生。由於巴拉尼工作很努力,該大學醫院工作的著名醫生亞當·波利茲對他很賞識,對他的工作和研究給予熱情的指導。巴拉尼對眼球震顫現象深入研究和探源。經過3年努力,於1905年5月發表了題為《熱眼球震顫的觀察》的研究論文。這篇論文的發表,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標誌著耳科“熱檢驗”法的產生。巴拉尼繼續深入鑽研,通過實驗證明內耳前庭器與小腦有關,從此奠定了耳科生理學的基礎。
1909年,著名耳科醫生亞當·波利茲病重,他主持的耳科研究所的事務及在維也納大學擔任耳科醫學教學的任務,全部交給巴拉尼了。繁重的工作擔子壓在巴拉尼肩上,他不畏勞苦,除了出色地完成這些工作外,還繼續對自己的專業進行深入研究。1910年至1912年間,他的科研成就碩果累累,先後發表了《半規管的生理學與病理學》和《前庭器的機能試驗》兩本著作。由於他工作和科研有突破性的貢獻,奧地利皇家授予他爵位。1914年,他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金。
巴拉尼一生發表的科研論文184篇,治療好許多耳科絕症。他的成就卓著,當今醫學上探測前庭疾患的試驗和檢查小腦活動及其與平衡障礙有關的試驗,都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老鍾表匠的啟示
詩人的想象力支配現實的程度,說到底,是衡量他的價值和尊嚴的精確尺度。
——桑塔亞那
德國有一位很有才華的年輕詩人,寫了許多吟風詠月、寫景抒情的詩篇。可是他卻很苦惱。因為,人們都不喜歡讀他的詩。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難道是自己的詩寫得不好嗎?不,這不可能!年輕的詩人向來不懷疑自己在這方麵的才能。於是,他去向父親的朋友——一位老鍾表匠請教。
老鍾表匠聽後一句話也沒說,把他領到一間小屋裏,裏麵陳列著各色各樣的名貴鍾表。這些鍾表,詩人從來沒有見過。有的外觀像飛禽走獸,有的會發出鳥叫聲,有的能奏出美妙的音樂……
老人從櫃子裏拿出一個小盒,把它打開,取出了一隻式樣特別精美的金殼懷表。這隻懷表不僅式樣精美,更奇異的是:它能清楚地顯示出星象的運行、大海的潮汛,還能準確地標明月份和日期。這簡直是一隻“魔表”,世上到哪兒去找呀!詩人愛不釋手。他很想買下這個“寶貝”,就開口問表的價錢。老人微笑了一下,隻要求用這“寶貝”,換下青年手上的那隻普普通通的表。
詩人對這塊表真是珍愛之極,吃飯、走路、睡覺都戴著它。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漸漸對這塊表不滿意起來。最後,竟跑到老鍾表匠那兒要求換回自己原來的那塊普通的手表。老鍾表匠故作驚奇,問他對這樣珍異的懷表還有什麼感到不滿意。
青年詩人遺憾地說:“它不會指示時間,可表本來就是用來指示時間的。我帶著它不知道時間,要它還有什麼用處呢?有誰會來問我大海的潮汛和星象的運行呢?這表對我實在沒有什麼實際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