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派蒂的身體狀況與他人不同,但她仍然滿懷熱情與理想。對她而言,癲癇隻是偶爾給她帶來不便的小毛病。她不會因此消極畏縮,相反,她更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
高一時,派蒂穿著上麵寫著“我愛癲癇”的襯衫,一路跑到了舊金山。她父親陪她跑完了全程,做護士的母親則開著旅行拖車尾隨其後,照料父女兩人。
高二時,她身後的支持者換成了班上的同學。他們拿著巨幅的海報為她加油打氣,海報上寫著:“派蒂,跑啊!”(這句話後來也成為她自傳的書名)。但在這段前往波特蘭的路上,她扭傷了腳踝。醫生勸告她立刻中止跑步:“你的腳踝必須上石膏,否則會造成永久的傷害。”
她答:“醫生,你不了解,跑步不是我一時的興趣,而是我一生的至愛。我跑步不單是為了自己,是要向所有人證明,身體有殘缺的人照樣能跑馬拉鬆。有什麼方法能讓我跑完這段路?”醫生表示可用粘劑先將受損處接合,而不用上石膏;但醫生警告說,這樣會起水泡,到時會疼痛難耐。派蒂二話沒說便點頭答應。
派蒂終於來到波特蘭,俄勒岡州州長還陪她跑完最後一英裏。一麵寫著紅字的橫幅早在終點等著她:“超級長跑女將,派蒂·威爾森在17歲生日這天創造了輝煌的紀錄。”
高中的最後一年,派蒂花了4個月的時間,由西岸長征到東岸,最後抵達華盛頓,並接受總統召見。她告訴總統:“我想讓其他人知道,癲癇患者與一般人無異,也能過正常的生活。”
人定勝天
隻要持續地努力,不懈地奮鬥,就沒有征服不了的東西。
——塞內加
有一所位於偏遠地區的小學校由於設備不足,每到冬季便要用老式的燃煤鍋爐來取暖。小男孩馬克·翰森天天提早來到學校,將鍋爐打開,好讓老師和同學們一進教室就享受到溫暖。
但有一天老師和同學們到達學校時,發現有火舌從教室冒出。他們急忙將馬克·翰森救出,但他的下半身已被嚴重灼傷,整個人完全失去意識。送到醫院急救後,馬克·翰森稍微恢複了知覺。他躺在病床上迷迷糊糊地聽到醫生對媽媽說:“這孩子的下半身被火燒得太厲害了,能活下去的希望實在很渺茫。”
但勇敢的馬克·翰森不願這樣就被死神帶走,他下定決心要活下去。果然,出乎醫生的意料,他熬過了最關鍵的一刻。但等到危險期過後,他又聽到醫生在跟媽媽竊竊私語:“其實保住性命對這孩子而言不一定是好事。他的下半身遭到嚴重傷害,就算活下去,下半輩子也注定是個殘廢。”
這時馬克·翰森在心中又暗暗發誓,他不要做個殘廢,他一定要起身走路,但不幸的是他的下半身毫無行動能力。兩隻細弱的腿垂在那裏,沒有任何知覺。出院之後,馬克·翰森的媽媽每天為他按摩雙腳,不曾間斷,但仍是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即使如此,他要走路的決心也未曾動搖。
平時馬克·翰森都以輪椅代步。有一天天氣十分晴朗,媽媽推著他到院子裏呼吸新鮮空氣。他望著燦爛陽光照耀的草地,心中突然有了一個想法。他奮力將身體移開輪椅,然後拖著無力的雙腳在草地上匍匐前進。
一步一步,他終於爬到籬笆牆邊;接著他費盡全身力氣,努力地扶著籬笆站了起來。抱著堅定的決心,他每天都扶著籬笆練習走路,一直走到籬笆牆邊出現了一條小路。他心中隻有一個目標:努力鍛煉雙腳。
憑著鋼鐵般的意誌,以及每日持續的按摩,他終於能夠站起來用雙腳走路,甚至能跑步了。
後來他不但走路上下學,還能和同學們一起享受跑步的樂趣,進入了大學,他還被選入田徑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