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報告很快出來了,這塊碎片中含有少量的金屬釩:它的彈性優良,韌性很強,堅硬結實,具有很好的抗衝擊和抗彎曲能力,而且不易磨損和斷裂。
同時,公司情報部門送來了另一份報告,結論認為,法國人似乎是偶然使用了這塊含釩的鋼材,因為同類型的法國轎車上並不都使用這種鋼材。
這一下,福特高興極了。他下令立刻試製釩鋼,結果確實令人滿意。接著,他又忙著尋找儲量豐富的釩礦,解決冶煉釩鋼的技術難題,他希望早日將釩鋼用在自己公司製造的汽車上,迅速占領美國乃至世界市場。
福特終於成功了。他的公司用釩鋼製作汽車發動機、閥門、彈簧、傳動軸、齒輪等零部件,汽車的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幾十年以後,福特汽車公司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廠商之一,福特曾高興地說:“假如沒有釩鋼,或許就沒有汽車的今天。”
雖然“幸災樂禍”從情理上很難說過去,但能從中找到“幸”和“樂”的人未必是心胸狹窄之人。福特從一場災禍中的一個小小觀察取得事業成功,靠的是敏銳的眼光和獨特的判斷力。
每次都是第一次
生意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敵人。
——卡耐基
有個日本商人請一位猶太畫家上館子吃飯。坐定之後,畫家便取出畫筆和紙張,趁等菜之際,給坐在邊上談笑風生的女主人畫起速寫來。
不一會兒,速寫畫好了。畫家遞給日本商人看,果然不錯,畫得形神畢具。日本商人連聲讚美道:“太棒了,太棒了。”
聽到朋友的奉承,猶太畫家便轉過身來,麵對著他,又在紙上勾畫起來,還不時向他伸出左手,豎起大拇指。通常畫家在估計各部位比例時,都用這種簡易方法。
日本商人一見這副架勢,知道這回是在給他畫速寫了。雖然因為位置關係看不見他畫得如何,還是一本正經擺好了姿勢,讓他畫。
日本人一動不動地坐了約有10分鍾。
“好了,畫完了。”畫家說。
聽到這話,日本人才鬆了一口氣,迫不及待地湊過去一看,不禁大吃一驚,畫家畫的根本不是那位日本商人,而是他自己左手大拇指的速寫。
日本商人連羞帶惱地說:“我特意擺好姿勢,你卻作弄人……”
猶太畫家卻笑著對他說:“我聽說你做生意很精明,所以才故意考察你一下。你也不問別人畫什麼,就以為是在畫自己,還擺好了姿勢。從這一點來看,你同猶太商人相比,還差得遠了。”
到這時,那位日本商人方才明白自己錯在什麼地方:看見畫家第一次畫了女主人,第二次又麵對著自己,就以為一定是在畫他了。
日本商人犯了一個猶太人不會犯的毛病:以為有了第一次,便會有第二次。
而實際上,在猶太人的生意經上,明確地寫著一條,叫做:“每次都是初交”。
生意場上,真誠是第一要訣,但是切不可掉以輕心失去應有的謹慎。猶太商人就決不會因為上次的成功合作,而放鬆對這次生意的各項條件、要求的審視,哪怕同再熟的人做生意。這樣做,既保護了自己,也給別人以提醒。
麵試的故事
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損失,莫過於失掉自信心了。
——培爾辛
強生公司要招聘一位市場人員,豐厚的薪水和良好的福利待遇吸引了不少報名者。
應聘的條件除了其他基本要求外,還要求有一定的口才,許多人躍躍欲試。經過筆試和麵試,留下了3個人進入最後的測驗。
第一個應聘者一走進來,就看到麵前坐著集團公司的總經理,他在商場中叱吒風雲,以果斷和善辯著稱。應聘者一見老總親自麵試,不免心慌意亂起來。老總的問題尖刻而帶有挑釁性,應聘者根本不敢正麵駁斥,隻是竭力自圓其說。不到半個小時,他就被老總問得毫無招架之力了。
老總笑著對他說:“你可以出去了。”
第二位也是如此,他一看到主持測驗的是在商海中威信極高的老總,馬上就被老總的氣勢壓住了,自己的語言特長根本發揮不出來。
很快輪到了第三位應聘者,麵前的老總在他眼裏隻是一位戴著眼鏡、幹瘦而精明的老招聘人。
應聘者對老總說:“你好。”
老總威嚴地掃了他一眼,提了許多問題,應聘者侃侃而談,老總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