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智慧不打烊 (4)(1 / 3)

結果他的兒子拿了19個拒絕。他沮喪地跑回家,不肯再試。他建議兒子把妹妹帶去,結果兩個人都敗得很慘。他從當中得到一個教訓:沮喪時,別向別人訴苦,別人隻能給你同情,而你給自己的同情已經夠多了,無需再向外求,隻有繼續苦幹才是治本之道。

他不得不拿出最後的法寶——親自出馬。他和朋友串通好,先讓兒子碰兩個釘子,等到敲他家的門時,請他朋友務必慷慨解囊。

於是他們出發了。第一家居然點頭,第二家也是,他兒子簡直樂壞了。兒子勇氣大增,再也不需要他撐腰了。去年他兒子利用暑假賺錢,被拒絕了30多次,始終沒有退縮。現在他知道,隻要堅持到底,再多的拒絕也無法打倒他。

有一個故事,有個足球隊員非常懶惰。他喜歡穿漂亮的球衣,喜歡出風頭,喜歡聽歡呼聲,但始終不愛練球,不愛鍛煉體力,比賽時也不肯全力以赴。

一天,教練拿著一封電報來找這個球員,是他母親發來的。“念給我聽吧。”他說,他甚至懶得自己看。教練念了:“你父親病故,速回。”這個球員呆住了,當夜他便離隊回家。

不久之後,他歸隊了,這時球隊正忙著參加一項重要的比賽,冠軍決戰日那天隊上傷兵累累,教練正苦於無法調度,這位球員竟一反常態,不斷爭取上場的機會。教練對他並沒有信心,但礙於情勢,隻好勉為其難地讓他上場。

不料這位球員上場後,竟然猶如神助,連連得分,為隊上贏得了勝利。賽後教練不解地問他,為什麼會有這麼好的表現,他說:“我父親是個盲人,生前他看不到我的球賽,現在他可以看到了。”

人生若能像球賽,兩旁有人歡呼加油,我們一定會更加振奮。有時我們飽受折磨,隻想停下來大呼:“我不幹了。”如果此時有人給我們打氣(不管他在哪裏),該有多好。

然而,人生畢竟不是球賽,反倒像是個戰場,你沒有觀眾和啦啦隊,有的隻是敵人和同誌。我們都在生命中奮鬥,知道如何行動的人不需要啦啦隊,他的心裏自有鼓勵的聲音。讓你自己的心鞭策你向前進,這才是最可靠的。了解白己到底想要幹什麼。

有一個25歲的小夥子,因為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他跑來向柯維谘詢。他對自己的生活目標是:找一個稱心如意的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處境。他生活的動機似乎不全是出自私心,而且是完全有價值的。

“那麼,你到底想做點什麼呢,”柯維問。

“我也說不太清楚,”年輕人猶豫不決地說,“我還從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我隻知道我的目標不是現在的這個樣子。”

“那麼你的愛好和特長是什麼呢,”柯維接著問,“對於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也不知道,”年輕人回答說,“這一點我也沒有仔細考慮過。”

“如果讓你選擇,你想做什麼呢,你真正想做的是什麼,”柯維對這個話題窮追不舍。

“我真的說不準,”年輕人困惑地說,“我真的不知道我究竟喜歡什麼,我從沒有仔細考慮這個問題,我想我確實應該好好考慮考慮了。”

“那麼,你看看這裏吧,”柯維說,“你想離開你現在所在的位置,到其他地方去。但是,你不知道你想去哪裏,你不知道你喜歡做什麼,也不知道你到底能做什麼。如果你真的想做點什麼的話,那麼,現在你必須拿定主意。”

柯維和年輕人一起進行了徹底的分析。柯維對這個年輕人的能力進行了測試,他發現這個年輕人對自己所具備的才能並不了解。柯維知道,對每一個人來說,前進的動力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他教給年輕人培養信心的技巧。現在,這位年輕人已經滿懷信心踏上了成功的征途。

現在,他已經知道他到底想幹什麼,知道他應該怎麼做。他懂得怎樣才能事半功倍,他期待著收獲,他也一定能獲得成功,因為沒有什麼困難能擋住他前進的腳步。

許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一事無成,最根本原因在於他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麼。在生活和工作中,明確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是非常必要的。隻有在知道你的目標是什麼、你到底想做什麼之後,你才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你的夢想才會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