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哥兒還很受教的樣子,再這麼下去,蠢成這樣,心好累。
不知道要是把他放聰明人身邊會不會變得聰明一點啊!
“讓昭哥兒跟著你,你來教他讀書!封太子太傅!”
趙匡胤想著想著就蹦出來一句。
“官家,別,您可別把我放火上烤!”
趙普嚇得跳了起來。
“我不管,不然你給我想個法子!在這麼下去,養廢了。”
趙匡胤直接耍起了無賴。
不死貧道死道友,趙普咬咬牙:
“送關將軍那裏去唄!你看關家大郎二郎三郎,教得多好啊!”
趙匡胤摸摸下巴的胡子,往下一捋,拍了自己的肚皮一記。
“言之有理!”
“不上學了?不上課了?木石村連個先生都沒!”阿離在邊上涼涼的來了一句。
趙匡胤頓時萎了。
雖然沒有立太子,但是昭哥兒的課還是大儒來教的,他自己都在補功課讀書,沒有理由把兒子送去木石村這樣的鄉下地方放牛吃草啊。
“把先生一起送過去唄!”趙普弱弱的又提了個議。
“好好得一個皇子,連著先生一起送出了京城,不知道的還以為昭哥兒成了棄子呢!這先生也不能盡心啊!”
阿離直接就懟了回去。
這一個二個的一點也不省心。
昭哥兒才多大,就這麼扔出去了,是個人都得胡思亂想了。
為了不接這燙手的山芋,趙普急中生智。
“官家不是想遷都洛陽嗎,還有洛陽國子監的事,國子監不行,洛陽本地私塾書院倒是盛行。咱們就先去弄個書院,大馬山也是關家小縣主封地,以縣主的名義開一個書院,就地招生,昭哥兒帶著現在的先生全部先行一步,等待遷都。”
“遷都的事,哪有那麼容易,就沒有一個支持的。”趙匡胤略心塞。
關家兒子就是養得不錯。
可遷都,遙遙無期啊。
朝臣上躥下跳的。
反對遷都的意見的朝臣,說出來的幾點也是有理有據的。
宮闕不備、百司不具、軍願不充、壁壘未設以及畿內民困。
宮闕不備,洛陽有行宮,可行宮殘舊,城牆殘缺,修繕起來沒三五年不行。
百司不具,汴京各司齊全,從人到房子,色色都是齊的,搬起來,人過去容易,連個辦事的地方都沒有。
軍願不充,壁壘未設,城池防衛軍要就地招募,城池的防線也要重新完善,這些通通沒有。
畿內民困,老百姓生活貧苦,遷都耗資頗巨,好不容易國定民安,再折騰遷都勞民傷財。
這也確實是現實所在。
隻是趙匡胤在這汴京城,寢食難安。
汴梁的北邊是不過五百裏就是燕雲十六州。
無險可據,易攻難守。
“汴京形勢渙散,防衛為難,不是長久之計!始終還是要搬的。”趙普答道。
趙普跟趙匡胤的想法是一樣的。定都汴京以後,才發現,邊境防衛線拉得太長,每年軍費甚巨,輕易也不敢裁減。
即使防衛線鋪開了,這汴京也常年需要駐守大量的禁衛軍。
如果遷都洛陽,借助洛陽的山川之險,起碼可以減少一半的禁衛軍。